囊蟲病又稱豬囊尾蚴病,是豬肉絳蟲的幼蟲(囊尾蚴)寄生于人體所產生的疾病,以腦囊蟲病最為嚴重。50%~70%囊蟲病患者可有中樞神經系統受累。本病是我國較常見的寄生蟲病之一。在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區發病率較高
[病因]
腦囊蟲病多由豬絳蟲幼蟲(豬囊蟲)所引起的一種腦部寄生蟲病,為國內腦部寄生蟲病中最常見者。其發病率頗高,約占囊蟲病病人的80%以上。多見于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和華東北部等地區。常因個人衛生習慣不良,便后飯前不洗手,進食了被自身或其它豬肉絳蟲病病人由大便排出的豬肉絳蟲蟲卵所污染了的食物或飲水;或因豬肉絳蟲病病人嘔吐時,腸內脫落的成蟲節片隨胃腸的逆蠕動進入胃內,節片被消化后釋放出的大量蟲卵所致。蟲卵中的幼蟲在腸內孵出后鉆入腸壁的血管和淋巴管內,經由血液循環而被帶至全身各組織中發育成囊蟲。尤以皮下組織、肌肉、口腔粘膜、眼和腦部等處最為常見,脊髓少見。囊蟲在腦內多分布在灰質或灰、白質交界處,腦室和腦室的附近次之,腦底和腦膜處更次之。在腦灰質內的囊蟲周圍可見炎性及變性改變,而導致相應的腦功能損害。如囊蟲位于第3、4腦室或大腦導水管之中或其附近,將對腦脊液循環產生梗阻和引起腦積水或顱內壓增高;如囊蟲位于腦膜處可引起腦膜炎。囊蟲死亡后可被吸收或鈣化。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與囊蟲所處的位置、數目、生物學狀態及其周圍腦組織受損的性質和強度密切相關。當幼蟲大量進入血流時,可出現發熱、蕁麻疹和全身不適等過敏反應癥狀;兒童更有頭痛、嘔吐和抽搐,但持續時間一般較成人為短。囊蟲長在眼內可引起視力減退或失明。長在皮下(約80~100%的病人可摸得皮下囊蟲結節) 和肌肉里,偶可因囊蟲壓迫附近的感覺神經而導致由該神經所支配的體表部位出現疼痛或麻木感。
同時伴有腸絳蟲病的病人(或家人)可有便面條樣絳蟲節片史。
腦部癥狀多種多樣,可多可少,甚至不出現任何癥狀(因囊蟲數目過少或長在腦部功能靜區所致)。現按癥狀頻率敘述如下。
一、癲癇發作 最為常見。幾乎見于所有病人,如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大發作)、失神發作(小發作)、簡單部分性發作(賈克森癲癇、局限型感覺或運動性癲癇)和復雜部分性發作(精神運動性癲癇)等。同一病人可在不同時期內出現不同類型的癲癇發作,但一般仍以大發作占絕大多數。癲癇發作系由于大腦皮質不同部位受到了囊蟲的刺激所致。
二、顱內壓增高 較常見(約占23%)。主要表現有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和視乳頭水腫等癥狀。系因囊蟲阻塞了側腦室的室間孔、大腦導水管、第3~4腦室或腦底池等,或由于腦底囊蟲所引起的局限性腦蛛網膜粘連影響了腦脊液的循環所致。如囊蟲寄生于腦室系統內,頭位改變時偶可突然出現劇烈眩暈、頭痛、惡心、嘔吐以及呼吸循環功能紊亂,甚至昏迷等臨床癥狀(Brun綜合征)。系因囊蟲引起腦脊液循環急性梗阻、顱內壓急劇升高和迷走神經核受刺激所致。
三、精神異常 較常見(約占29%)。以意識障礙和智能減退最多見,可能與腦組織,尤其是大腦皮質受到嚴重而廣泛的器質性損傷有關。
四、腦底腦膜炎 少見(約占5~6%)。可表現為發熱、頭痛、嘔吐、腦膜刺激征和多發性顱神經麻痹等癥狀。系因囊蟲刺激了腦膜、壓迫了顱神經,或因囊蟲引起的腦蛛網膜粘連和牽扯了顱神經所致。
五、感覺、運動障礙 如偏癱(前中央回或錐體束受損)、偏盲( 視束或視放射受損)、失語(主側大腦半球皮質相應的語言中樞受損)、 以及小腦和錐體外系等癥狀,均系囊蟲引起腦部局限性損傷的一種臨床表現。
[輔助檢查]
一.化驗檢查 在同時伴有腸豬絳蟲病病人的大便中,常可發現豬絳蟲成蟲節片,但找到其蟲卵的可能性一般甚低。腦脊液可有嗜酸性粒細胞計數、蛋白質含量和壓力的升高。
二.免疫學檢查 皮內試驗,以及腦脊液和血清免疫抗體、抗原檢查可呈陽性。
三.影象學檢查 顱內平片及四肢軟組織透視(或照片)可見鈣化點,顱內壓增高較久者的顱骨平片可顯有顱內壓增高征象。頭顱CT和磁共振檢查對囊蟲的辨認,以及對腦蛛網膜粘連、腦皮質萎縮、腦室擴大與梗阻的診斷均有一定的幫助。
[診斷]
大便便絳蟲史,皮下囊蟲結節,頭顱及四肢放射線檢查發現囊蟲及其鈣化陰影(以小腿部位的陽性率較高),腦脊液嗜酸粒細胞計數升高,囊蟲皮內試驗或/和腦脊液免疫抗體、抗原檢查陽性,以及相應的腦部癥狀和體征,均為本病的重要診斷依據。如皮下結節活檢或頭顱CT、磁共振檢查證實為囊蟲者,更具有確診意義。但須注意與其它原因所致的癲癇、腦膜炎和顱內占位性病變等相鑒別。
[治療]
一、驅絳蟲 如確診有腸絳蟲寄生者(含家人),應予以驅絳蟲治療,其方法如下:
1.檳榔、南瓜子 檳榔對絳蟲的頭節及前段,南瓜子對其中、后段有麻痹作用,故二者合用可提高療效(可達90%)。其方法為南瓜子60~90克略炒熟,去皮取仁研粉,早晨空腹時一次頓服,兩小時后繼服檳榔煎劑一次( 系將檳榔60~90克切成細片,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左右過濾,所得濾液即為成人的一次劑量),再半小時后加服50%硫酸鎂60毫升,一般在3小時后可見蟲體排出。
2.滅絳靈 成人空腹口服2次,每次1克(間隔一小時)。2小時后再服50%硫酸鎂60毫升。服后偶見頭暈、胸悶和胃部不適,多不久后自行消失。
3.安樂士 成人200mg、小孩100mg口服,2次/日共3日。
二、治腦囊蟲 需要住院治療。
丙硫咪唑或吡喹酮(二者兼有驅絳蟲功效) ,日劑量按 15~20mg/kg體重計算,前者分兩次飯后服用,連服10天;后者分3次飯后服用,連服6天為一療程,20天后再重復一療程,如有需要3-6月和12月后再分別重復一療程,以求徹底治愈。前者的毒副作用較輕;后者可引發顱內壓增高等毒副反應,故現多不太被樂用。如病人對上述劑量不能耐受,可將劑量減量至1/2、1/3或1/4服用,必要時可加服適量強的松和利尿脫水劑等藥物以減免之,同時還應加強其對癥處理。孕婦忌用,嚴重肝、腎、心臟功能不全及活動性胃潰瘍者慎用。
三、手術治療 對局限性癲癇發作嚴重而頻繁,經系統的抗癲癇藥物治療無效者,可考慮開顱術摘除囊蟲。如囊蟲位于腦室內造成顱內壓增高嚴重者,可開顱摘除囊蟲或行其它減壓術。
四、對癥處理 如加強抗癲癇(減免發作)、抗腦底腦膜炎、抗精神癥狀和降顱內壓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