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介紹說:孩子發病的初期癥狀是發熱多發生在皮疹之前,熱程為2至7天不等,體溫越高,熱程越長,病情越重,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愛吃東西,1至2天后,出現散在分布的皮疹,好發部位為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少數患兒波及四肢及臀部,軀干部極少。
4歲的笑笑發了幾天低燒,媽媽還以為是吹空調著涼了,給孩子吃了點退燒藥,也沒有引起注意。可這兩天,笑笑的手心、腳心、口腔內出現了紅色米粒大的皮疹,一天晚上,笑笑老嚷嚷嗓子疼、小包包疼。媽媽心想,這孩子是不是出了水痘,著急地帶著孩子到兒科看夜診,經主治醫師診斷,笑笑得的是小兒手足口病。
醫生介紹說:孩子發病的初期癥狀是發熱多發生在皮疹之前,熱程為2至7天不等,體溫越高,熱程越長,病情越重,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愛吃東西,1至2天后,出現散在分布的皮疹,好發部位為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少數患兒波及四肢及臀部,軀干部極少。
小兒手足口病雖不是什么危重疾病,輕者潛伏期通常3至4天,可自愈。但是易于傳播,口腔內的皰疹破了之后引起潰瘍,疼痛難忍,影響孩子的食欲,如不及時治療可并發腦炎、肺炎、心肌炎,引發重要器官損害。
小兒手足口病因為與幾種常見病(上呼吸道感染、水痘等)很相像,不好鑒別,所以家長和老師應注意觀察。
水痘:呈向心性分布,以頭、面、胸、背為主,隨后向四肢蔓延。
皰疹性咽頰炎:雖有發熱,咽部起皰疹,但水皰如針眼大小,以咽頰、軟腭、扁桃體多見,發熱常在38℃以上,其他部位不出現皰疹。
單純皰疹:多分布在頰黏膜、舌及牙齦,繼發感染常見于口唇、眼瞼、鼻周,為粟粒狀水皰,沒有其他部位的皮損。
家長和老師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手足口病的癥狀,不必驚慌,一定要盡早去醫院治療,并等孩子痊愈后由醫生批準再回到幼兒園去,避免孩子交叉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