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潛伏期是多長時間?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大多數患者癥狀輕微,以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少數患者可并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死亡。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是多久?如何辨別小孩是否患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7天,發病初期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如發熱、咳嗽、流鼻涕、惡心、嘔吐等,發熱情況可持續4到5天。手足口病的其它癥狀中,口腔黏膜疹出現比較早,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一般無疼痛及癢感,痊愈后不留痕跡。除此之外,口腔內會有疼痛的潰瘍,導致吞咽困難,食欲減退;手足等遠端部位出現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皰疹,皮疹不癢,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后消退。手足口病的并發癥并不常見,在罕見的情況下,才會引發病毒性腦膜炎。
在預防上,要注意保持空氣流通;飯前、飯后、便后以及處理尿片或其它被糞便污染的物品后應洗凈雙手;打噴嚏或咳嗽時要適當用紙巾掩口鼻,并應及時洗手;兒童的玩具或其它用品應經常徹底清洗;臨床診斷為手足口病的患兒,建議休假直至所有臨床癥狀消失后兩周再復學;7歲以上的、與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觸者建議休假接受醫學觀察一周;減少到人多擁擠的地方;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暴曬,防止過度疲勞而降低機體抵抗力;托幼機構、學校等單位要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應及時向疾控中心報告,隔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