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與多種過敏原有關。急性發作的蕁麻疹經抗過敏治療,大部分患者皮疹可迅速消退,但有少數患者反復發作久治不愈,被稱為慢性頑固性蕁麻疹。此種類型蕁麻疹往往由于查不出引起過敏反應的原因物質,給治療帶來極大困難。蕁麻疹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般,引發蕁麻疹的因素
藥物:如呋喃唑酮、青霉素、磺胺類藥、血清制品、新霉素等可致變態反應出現風團。其次如嗎啡、可待因、阿托品、阿司匹林等可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而出現風團。臨床疾病分類中這些應歸蕁麻疹型藥疹。
吸入物:如花粉、動物皮屑、羽毛、灰塵、真菌孢子、揮發性氣體等,這些多有季節性、職業性、地域性、并可伴過敏性鼻炎、哮喘等。
動植物:如蚊、虱、跳蚤、臭蟲叮咬或黃蜂,蜜蜂、毛蟲、蕁麻等毒刺刺入皮膚,引起皮膚變態反應或非變態反應,出現風團樣皮疹。昆蟲叮咬引起者屬丘疹性蕁麻疹。
感染:如細菌、真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體內慢性病灶或寄生蟲感染,局部變性壞死物質、代謝產物具有抗原作用或改變了機體的應激狀態引起變態反應出現風團;
1998年加斯巴里尼醫生先后發現,慢性頑固性蕁麻疹患者胃內幽門螺桿菌率可高達55%,經抗菌治療消除幽門螺桿菌后,有81%患者蕁麻疹不再發生。據此分析,與慢性胃炎與消化性潰瘍有關的幽門螺桿菌,有可能成為過敏原而引發過敏反應,出現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因此,患有久治不愈的慢性頑固性蕁麻疹的患者,應去醫院檢查胃內是否有幽門螺桿菌寄生。如有,可進行抗幽門螺桿菌治療,常用的藥物主要有羥氨芐青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甲基紅霉素等。當然,對青霉素過敏者不能用阿莫西林。經除菌治療后,慢性頑固性蕁麻疹患者或許能意外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