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
目前病因尚未清晰,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后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鍵),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癥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全身性表現除關節病變外,還有發熱、疲乏無力、心包炎、皮下結節、胸膜炎、動脈炎、周圍神經病變等,危害全身各個器官和組織,帶來惡變。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體征
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身體會出現一些明顯的體征比如關節部位會出現病變,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全身性的癥狀除了關節部位,在胸鎖、頸部、神經等部位都可能發生嚴重,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造成非常嚴重的傷害。
我們曾隨機從門診和住院的100例病人中,作了些統計分析:10例訴說患病關節有不同程度的晨間僵硬感;76例首先表現關節腫痛,14例則先是發熱,隨后才出現關節腫痛;首先出現關節腫痛的關節依次為近端指間關節(20%)、跖趾關節(15%)、掌指關節(13%)、肩關節、腕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肘關節、足趾關節等。其中上肢關節占61%、下肢關節為39%,以指、趾小關節的發病率最高。如果大關節首先發作,多以單個關節疼痛或腫脹開始者,應該注意與感染性關節炎和痛風等病相區別。
部分病人的胸鎖、寰杓關節(位于咽喉)及其他頸椎均可受累。寰杓關節受累,可致頸前疼痛、吞咽困難、呼吸短促或聲音嘶啞。腕部屈肌腱鞘炎壓迫正中神經時,可引起正中神經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即正中神經分布的橈側三個半指(拇、食、中、環指)麻木或刺痛,可放射至臂或肩部,稱為腕管綜合征。胴窩囊腫是由膝關節滑膜炎發展而來的。當膝關節活動時,膝內壓力增加,大量滑液外滲,成一囊狀包裹囊腫,有時囊腫可往下一直延伸到腓腸肌(即小腿肚)或踝關節,引起類似血栓性靜脈炎的表現:將足過度背屈時,腓腸肌出現疼痛。
在臨床上由于患者的體質不同對于疾病的耐受性的不同也會呈現不同的表現,有些病人病變累及顳頜關節,以致張口困難,連吃蘋果、梨、饅頭都不方便。如果四肢的重要關節僵硬變形的話,病人不但喪失了勞動力,甚至連生活也不能自理。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關節炎不是一個關節局部的疾病,而是一個全身性疾病,因此有的病人可出現全身其他系統的病變表現,如皮下結節、皮膚潰瘍、淋巴結腫、肺纖維化、脾腫大、鞏膜炎等,隨著目前發病率的不斷增高,對于康復的人群的波及越來越廣泛。
綜上所述,希望大家認識到疾病對于健康人群的危害,對于健康的人群一定要提高自身的保健預防意識,任何疾病的預防手段都大于治療,從而避免疾病的侵害的同時,有效的降低目前類風濕疾病的發病率,而對于已經產生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及時的遏制疾病進行性發展,從而采取科學的手段進行治愈,避免疾病反復出現,再次危害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