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心臟病是指類風濕性關節炎影響心臟而引起的一種心臟病。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由于心臟病變進行比較緩慢,臨床表現較少或較隱匿。學齡兒童的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中心包炎較常見。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可發生數型類風濕心臟損害,類風濕心臟病的發病率為類風濕病人的27~34%。
心臟受損可呈下列形式的任何一種: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與瓣膜炎和冠狀動脈炎。癥狀多發生在急性心包炎時,可有胸痛、心包摩擦音、心包積液甚至偶有心包填塞。在嚴重關節強直性脊椎炎患者中,可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表現。在合并有尿道炎、結膜炎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除瓣膜受累外,還可引起心肌炎和嚴重心律失常如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甚至出現心源性昏厥。類風濕心臟病患者一般瓣膜受累程度遠較風濕性病變為輕,因而由此造成代償性心臟肥大者亦很少見。后期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現,往往與合并活動性病變累及心肌有關,而非瓣膜病變的后果。
心功能不全(心衰):最常見,發生于50-75%的風心病患者,并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常由于呼吸道感染,風濕活動,重體力勞動,妊娠及分娩等誘發。
心律失常:最常見為房顫,發生于30-40%風心病患者,尤其是左心房顯著擴大的二尖瓣狹窄患者最多見。在房顫發生前,多先有房早,房撲或陣發性房顫,以后才轉為持久性心房顫動。
呼吸道感染:由于長期肺郁血,易引起肺部感染,并進一步誘發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栓塞(多以腦栓塞為主):約占5-10%。是風心病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
咯血:多見于二尖瓣病變,特別是二尖瓣狹窄。
類風濕關節炎并發心包炎可高達20%~50%,少數還形成類風濕結節,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心瓣膜炎。個別類風濕患者可出現縮窄性心包炎。最終影響的都不再是僅僅是關節部位的傷害,已經嚴重的影響身體其他的健康器官,希望大家引起足夠的重視,盡早的采取有效治療恢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