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患兒一般到了五歲之后,就可用手術來治療腦癱疾病了,但是如果患兒沒有出現嚴重癥狀,并不見意用手術來治療腦癱疾病,那么,如果患兒在手術之后,可以用什么來固定腦癱患兒的肢體呢?可以這方面很多患兒家長不清楚。
那么,下面給大家具體介紹一下患兒術后是如何進行肢體固定的。
腦癱患兒進行手術矯正后,需要對患肢進行固定,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石膏固定,使用矯形器矯正,髖關節脫位時用石膏固定,髖臼成形術后石膏固定等,其手術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術后的護理。腦癱患者行肌腱縮短術,肌腱延長術后,需應用石膏固定約4~5周;肌腱移植術后應用石膏固定約4~5周;骨與關節手術后,需要石膏固定的時間應延長,并在石膏固定期間對石膏固定以外的部位做適當的訓練,一般術后3~4天就可以開始活動。
腦癱兒患肢在手術后經過一段時間石膏固定后,可根據要求使用各種矯形器治療。下肢矯形器在術后2~3周之內要全天使用,以后改為夜間使用,為改善肌肉力量、調節平衡,可使用步行矯形器進行訓練,一般要求6個月到2~3年,夜間矯形器要求最少用1~3年。
髖關節脫位時用石膏固定,石膏需要從大腿到足部將下肢固定為外展、外旋位1~3個月,髖臼成形術術后要從腰部到足用石膏固定,拆除后使用矯形器并逐漸加重負荷訓練。患兒家長要切記術后一定不可以過早拆除矯形器,否則會導致手術效果不佳。
以上就是腦癱患兒手術后怎么固定肢體呢的介紹,希望這些內容對大家有幫助,同時希望患兒家長通過這方面的了解,可以配合醫生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