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是一種常見的風濕免疫性疾病,該疾病最主要的特點是關節炎癥狀很難自愈,導致關節周圍組織的破壞,出現關節腫脹、疼痛、僵硬以及活動靈活性受限,如果不合理治療,可能導致出現并發癥,會對患者造成巨大的身體傷害。為了避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并發癥的發生,我們就要積極的到正規的整形醫院治療疾病,并盡可能的咨詢專業醫師的建議,以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
1、肺炎
由于免疫能力下降遭受細菌感染,患者常合并肺炎。
2、泌尿系統感染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日常生活不注意或者患感冒后,常容易發生泌尿系感染。
3、柯興氏綜合征
患者若用激素時間過長,常因體內腎上腺皮質功能受到抑制而并發柯興氏綜合征,常見癥狀主要有滿月臉、水牛背、體重增加等。
4、口腔潰瘍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服用免疫抑制劑之后常出現口腔潰瘍,此外還可出現惡心嘔吐,厭食、皮疹、味覺消失等不良反應。
5、傳染病
患者由于患此病的時間太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當社會上流行某些傳染病時,比正常人更易受到傳染。
6、類風濕性血管炎
類風濕性血管炎是本病的基本病變,除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外,全身其它處均可發生血管炎。表現為遠端血管炎,皮膚潰瘍,周圍神經病變,心包炎,內臟動脈炎如心、肺、腸道、脾、胰、腎、淋巴結及睪丸等。
7、類風濕性心臟病
心臟受累、心肌、瓣膜環或主動脈根部類風濕性肉芽腫形成,或者心肌、心內膜及瓣環淋巴細胞浸潤或纖維化等。
8、眼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引發眼病,約15%患者可出現干燥綜合征,從而引起角膜和結膜干燥不適,少數患者可并發鞏膜炎、虹膜炎,多發生在角膜邊緣2~3毫米處。
9、腎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引發腎病,出現腎功能障礙,多與長期使用抗類風濕藥和非甾體消炎鎮痛藥有關。停止用藥后,即可逐漸改善。長期使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也有可能引起間質性腎炎,雖然進展緩慢,但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因此老年人和有腎病患者應慎重使用。
10、心臟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引發心臟病,類風濕關節炎并發心包炎可高達20%~50%,少數還形成類風濕結節,多數無癥狀,往往在心臟超聲檢查時發現,但也有引起左心衰竭的可能,這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對人體的危害性之一。
11、皮膚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引發皮膚病,具有代表性的為類風濕結節。另外,惡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引起壞死性脈管炎,出現一種紫癜、潰瘍和壞疽混合存在的皮膚病變,多見下肢下13部位。
溫馨提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特別要注意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過于疲勞,人的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容易引發一些疾病。另外要注意預防和控制感染。
【參考文獻:《類風濕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