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是一種累及全身結締組織變態反應性疾病。侵犯關節(尤以雙膝關節和腕關節等大關節為主)和心臟,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皮疹(四肢的環行紅斑)和皮下小結節。有的患者還出現手足不自主動作的舞蹈病。此病急性發作后,常遺留有不同程度的心臟瓣膜病變。風濕性心臟病(俗稱風心病)也叫慢性風濕性瓣膜病,是風濕性瓣膜炎所遺留的慢性心臟瓣膜損害。
風濕性心臟病多見于20~40歲的中青年,10歲以下兒童及70歲以上老年人相對少見,女性多于男性。臨床上二尖瓣病變較多見,約占70%~80%;其次是二尖瓣合并主動脈瓣病變,約占20%~35%;而單純主動脈瓣病變只占2%~5%;三尖瓣和肺動脈瓣的病變多與其他兩個瓣膜病變合并存在,很少單獨存在。
癥狀:常表現為活動或勞累后心慌、氣短、呼吸困難、下肢浮腫、納差、尿少等,嚴重時出現心律失常、肝脾腫大、腹水,甚至休克。因嚴重的心臟瓣膜病而無癥狀猝死者并不少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易發生心律失常,最常見的有心房顫動和心房撲動,因血液不能通暢的流入左心室,容易在左心房內壁上發生附壁血栓,一旦血栓脫落,就會發生栓塞。以腦動脈栓塞最多見,腦栓塞后即可出現一側半身癱瘓、口角歪斜及失語等表現。
風濕性心臟病診斷:
1、典型的病史
2、體格檢查多可發現心臟雜音、心臟擴大以及心律失常等異常表現(房顫)。
3、心臟彩色超聲多譜勒檢查明確心臟瓣膜病變及其程度,同時可了解心臟功能情況,為治療提供依據。
內科治療:主要是治療心功能不全。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強心劑,以及定期服用利尿劑;在飲食上,忌食鹽過多,應把每日的食鹽量控制在5克以下,盡可能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補充鉀鹽,如紅棗、蘑菇、水果等。要適當臥床休息,但不要長期臥床,當心功能有所恢復后,還應當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鍛煉,如太極拳、氣功等活動,借以提高機體的抵抗能力和心臟功能。
介入治療:經房間隔穿刺二尖瓣球囊擴張術:此項技術在國內已廣泛開展,對單純二尖瓣狹窄,瓣膜無鈣化,瓣下結構良好,瓣膜活動度好,無或有輕度二尖瓣關閉不全,是最佳的選擇指征。但該手術后發生再狹窄率較高,且球囊擴張手術選擇嚴格,目前此方法已基本被淘汰。
外科手術治療:對癥狀顯著、有手術適應證的患者應盡可能早行手術治療,以免增加手術危險性,影響手術效果。外科手術包括心臟瓣膜修復和心臟瓣膜替換兩種基本方法。心臟瓣膜修復是最理想的一種手術方法。對于大部分先天性瓣膜裂、瓣葉交界粘連、瓣葉脫垂,缺血性二尖瓣關閉不全,二尖瓣脫垂以及部分風濕性瓣膜關閉不全,修補手術常可成功地重建瓣膜功能,用較低的醫療費用取得滿意的遠期療效。而對于大多數的風濕性、感染性以及鈣化性瓣膜病,無法進行手術修復的,更多的應該采用心臟瓣膜替換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