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是一些心理和精神上的疾病,恐懼癥就是其中之一。對于關注身體和心理健康的人而言,全面了解恐懼癥的癥狀表現則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由于人的精神和心理方面出現了異常,導致了恐懼癥的發生。據統計,恐懼癥的患病人數比例為0.01%-0.3%。發生恐懼癥的原因,大致有遺傳因素、個人性格因素和生物因素等。目前目前對于恐懼癥的治療,主要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的方法,治愈率為85%。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復雜程度的不同,恐懼癥的治療周期也有所差異,通常情況下為5-15天。
恐懼癥在臨床上的表現有異乎尋常的恐懼、過分的緊張不安、氣促和回避行為等。醫學上大致把恐懼癥分為場所恐懼癥、社交恐懼癥、單一恐懼癥、密集恐懼癥等。其中,場所恐懼癥是恐懼癥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60%,多起病于25歲,35歲則是其另一發病高峰年齡,女性多于男性。
在恐懼癥的患者中,有2/3的病人是獨身、離婚或喪偶,有1/2的患者未能高中畢業,有1/5的病人在接受著各方面的救濟,而70%的病人生活在低社會經濟狀態。由于恐懼癥的病情持續存在,并且很少能得到自然緩解,加上就診率低,故而恐懼癥的危害愈發嚴重。
在恐懼癥的類型中,社交恐懼癥是其一個主要的表現類型。它多在17歲~30歲期間發病,平均年齡為20歲。該病經常沒有明顯的發病原因,其患病率是8%。該病癥的主要特點是害怕被人注視,一旦發現別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臉紅、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覺得無地自容,因而不愿社交,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集會也不敢坐在前面。對于社交恐懼癥,女性和男性的發病率幾乎相同,平均病程為20年,有1/4的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病情有所緩解,從而病程會縮短。
害怕受到關注是恐懼癥的核心臨床表現,如害怕上公共衛生間、害怕在別人注視下寫作、害怕被介紹給陌生人等等。以下是醫學學者做的醫學調查統計:
從上表的統計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害怕當眾講話是恐懼癥患者最普遍的表現癥狀,患病人數的比例達到了57.0%;害怕和異性交談的患病率為42.1%,居次要位置,依然不可小視;而害怕在別人注視下進餐的患病率相對較低,為24.7%。可見,使恐懼癥患者敢于在公開場合講話,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或者當眾做其他的一些事情,都將大大有利于恐懼癥患者的康復治療。
通過以上詳細的介紹,大家對恐懼癥的癥狀一定有了深刻的認識。當自己或者周圍的人出現這些癥狀表現時,就可以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及時就醫,爭取最佳的治療時間。
【本文由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科 魏愛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