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膝關節的脛骨內、外髁受壓力相等,壓力分布比較均勻。在行走膝關節活動時,摩擦力也相應比較小。
如果形成了O形腿,原來受壓力相等的脛骨內、外髁所受壓力改變了,內髁所受壓力大大超過外髁,也超出了它所應承受的身體壓力。在膝關節活動時,膝關節內側的摩擦力也會增大,導致關節面軟骨磨損嚴重。
骨性關節炎與O形腿。 專家指出:正常狀態下,膝內外側韌帶受的牽張力很小。而在O形腿,即膝內翻畸形后,外側副韌帶所受的牽引力增加很多。這樣病程越長,外側副韌帶就產生疲勞性松弛,越可能產生膝關節不穩,加重O形腿。
內側關節面的超荷負重易導致關節軟骨的破壞,關節間隙變窄,邊緣變得尖銳,形成骨贅,引起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病人出現了膝關節的行走痛,關節活動受限,影響患者生活,妨礙了勞動。在站立時膝關節在輕度外翻的位置上,也就是股脛角在外翻2~4°時,膝關節的兩側髁壓力相等,兩側副韌帶的牽張力也相等。這也是膝內、外翻矯正的最佳度數。 骨性關節炎與O形腿。經分析,假如一個體重60kg的病人,脛骨長37.7cm,股脛角為內翻8°,脛骨內髁的壓力從25kg增加至100kg,膝外側副韌帶牽引力從0增加到70kg,可見膝關節的力的不平衡。
采用微創穿針孟氏架外固定矯正治療,矯正后,膝關節生物應力將恢復平衡。因而預防了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生。已發生骨性關節炎的膝內、外翻患者,癥狀可以逐漸消除,恢復正常的膝關節外形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