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恐懼癥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心理障礙。隨著艾滋病在世界范圍內的迅速蔓延,感染人數的不斷增加,而且目前沒有可以治愈的有效方法,人們對艾滋病的關注和恐懼程度也不斷提高。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對預防艾滋病有積極的作用。
艾滋病恐懼癥(獲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綜合恐懼癥)俗稱恐艾癥,是一種對艾滋病的強烈恐懼,并伴隨焦慮、抑郁、強迫、疑病等多種心理癥狀和行為異常的心理障礙。
一、癥狀
最常見強迫、疑病這兩類癥狀,同時伴有焦慮、恐懼、抑郁等情緒。可出現下列某個或是多個癥狀的表現。
二、強迫
1、強迫思維:反復思考艾滋病的有關癥狀或曾經發生過的一些行為。
2、強迫動作:反復檢查身體,會表現出不停洗手,洗澡,清洗用過的東西或是小小的傷口等,對血液十分敏感,明知道這樣的舉動不對,但總控制不住自己。
三、疑慮,恐懼
1、對偶然出現的一些與艾滋病的共同癥狀如皮疹,發燒,淋巴結腫大等具有強烈的不安感。總是感覺自己的體溫不正常、身體虛弱無力等等,把艾滋病的癥狀套在自己身上。
2、反復去做艾滋病抗體檢測,對醫生的判斷或是檢查的陰性結果持懷疑態度,總認為檢測不準確或者現有試劑檢測不出自己的病毒等等。或是心理負擔可得到暫時的解脫。但沒過多久,新的疑慮再次產生,使其不得不再次到醫院要求檢查。
3、懷疑身邊的每一位人都可能是艾滋病感染者,每一個物品都可能帶有艾滋病病毒,擔心身邊的人會把艾滋病病毒傳染給自己,或是擔心自己的會傳染給家人。
4、嚴重的患者不僅僅是疑慮,常常會出現一些極端異常行為,如害怕到"危險"場合或公共場所,害怕與"可疑者"甚至任何人接觸,怕傷口,怕血液,嚴重時整日不敢外出,不敢見人。
四、抑郁
出現恐艾癥的患者多數是在某些情況下偶然出現的一些可能感染感染艾滋病的行為如:不當性行為。出于對家庭責任感或是自身道德感的譴責,出現情緒低落,對外界喪失興趣、不想說話、不想活動、吃不下、睡不著,常常悔恨責備自己,對前途悲觀絕望,喪失信心。在壓力下,非常容易出現一些疲乏無力、肌肉酸痛及腹瀉等一些軀體癥狀。這也導致了患者更加的悲觀。壓力更大。惡性循環下更容易出現抑郁的癥狀。
五、焦慮
想到或看到"艾滋病"這三個字及艾滋病的相關報道,甚至聽到 "艾滋病"這個詞時,會心慌氣短,驚恐萬分。經常提心吊膽,擔心自己已感染或會被感染艾滋病;經常處于高警覺狀態,如臨大敵。同時也可能伴有各種軀體癥狀,如坐立不安,往復走動,唉聲嘆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