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閉塞性脈管炎是一種發生在周圍血管的慢性疾病,嚴重者肢端可發生不易愈合的潰瘍及壞疽。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可能導致永久性功能障礙或肢體丟失,甚至死亡。發現初期癥患者要及時到醫院診斷,并積極治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解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治療的方法。
藥物治療
1、血管擴張藥具有解除動脈痙攣,擴張血管的作用。適用于第一、第二期患者。對于動脈完全閉塞的患者,有人認為血管擴張藥不但不能擴張病變的血管,反而由于正常血管的"竊血"作用加重患肢缺血。常用藥物有:芐唑啉(妥拉蘇林),25mg,口服,每日3次或25mg,肌注,每日2次。煙酸,50mg,口服,每日3次。鹽酸罌粟堿,30mg,口服或皮下注射,每日3次。采用動脈內注射妥拉蘇林、654-2、普魯卡因等藥物能提高療效,但需反復穿刺動脈,可造成動脈損傷或痙攣,臨床應用受到限制。
2、己酮可可堿(pentoxifylline,trental)能降低血液粘滯度,增加紅細胞變形性,使其能夠通過狹窄的血管,從而提高組織灌注量。常用劑量:400mg,口服,每日3~4次。連續服藥1~3月或長期服用。國外報道服藥后能減輕靜息痛和間歇性跛行,促進潰瘍愈合。治療肢體動脈閉塞性疾病有效率達95%。
3、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2~4萬)具有減少血液粘滯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常用劑量: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靜脈滴注,每日1~2次。10~15天為一療程,間隔7~10天可重復使用。
4、激素激素治療意見尚不統一。有人認為激素能控制病情發展和緩解患肢疼痛。阪口報道采用強的松龍20mg動脈注射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3日和7日內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者,分別占43.5%和26.1%。對不能施行動脈注射者,采用潰瘍、壞疽以上部位的健康組織皮下注射,止痛效果優良者也占 37%。
手術治療
1、動脈血栓內膜剝除術是將病變動脈的血栓內膜剝除,從而重建患肢動脈血流的手術方法。適用于股、腘動脈閉塞,而腘動脈的分支(脛前動脈、脛后動脈和腓動脈)中至少有一支通暢的第二、第三期患者。常用方法有:開放法,切開整個閉塞的動脈段,直視下剝離并取出血栓內膜。適用于短段動脈閉塞。半開放法,多處短段切開閉塞的動脈,用剝離器分離血栓內膜后,將其取出。適用于長段動脈閉塞。此外,還有二氧化碳氣體剝離法和帶囊導管剝離法。由于動脈血栓內膜剝除術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臨床適應者較少、遠期療效不佳,現已較少采用。
2、動脈旁路移植術在閉塞動脈的近、遠端行旁路移植,是另一種重建患肢動脈血流的方法。適應證同動脈血栓內膜剝除術。動脈移植材料多采用自體大隱靜脈,膝關節以上也可采用人造血管。由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變主要累及中、小動脈,輸出道條件往往較差,很少有條件采用動脈旁路移植術。
3、大網膜移植術游離血管蒂大網膜移植術能使大網膜組織與患肢建立良好的側支循環,改善患肢血供,具有明顯緩解靜息痛和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適用于腘動脈以下三支動脈均閉塞的第二、第三期患者。方法是游離大網膜,將胃網膜右動、靜脈與股動脈、大隱靜脈或腘動、靜脈吻合,然后把經剪裁或未經剪裁的大網膜移植于患肢內側。近期療效滿意,遠期療效尚不肯定。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治療的方法?中西醫結合治療是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最好的選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無論是早期治療,還是肢體缺血程度加重后的治療,只要選擇積極有效的中西醫結合藥物保守治療,就有希望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就能夠保全肢體,免遭截肢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