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是一種技術損傷的并發癥,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患上此病,治療手段也變得多種多樣,病人需要注意自己的病情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才是關鍵。那么下面就由小編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脊髓損傷的治療方法都有哪些。
1、藥物治療
(1)大劑量甲基強地松龍(MP)
其作用包括:(1)通過恢復血-中樞神經系統屏障,穩定溶酶體膜,抑制垂體內啡肽釋放;(2)改善創傷后脊髓缺血,增強創傷后組織Na+-K+-ATPase活性,增強脊髓神經元興奮能力,抑制脂質過氧化物。目前主要針對它的抗炎和治療水腫的作用。只有傷后8小時內給予大量甲基強的松龍(MP),在臨床上才確實有效。適用于較嚴重的不全截癱、四肢癱和非橫斷性完全性截癱的患者。MP主要對繼發性損傷有抑制作用,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應用越早效果越好。美國根據第3次國家急性脊髓損傷的研究結果(NASCIⅢ)(Bracken MB,1997),建議第1小時首次沖擊量30mg/kg,于15min內靜脈滴入,45min后5.4mg/(kg*h)連續23h靜滴。應于傷后3h內用藥,持續24h;如果給藥延遲至傷后3-8h,則宜保持48h用藥治療。但是該方法大劑量應用MP有較大的并發癥,如應激性潰瘍等, NASCI提出的48h治療方案中因肺部并發癥致死的患者較24h組提高了6倍,說明此方案仍存在較大的潛在危險。因此應用大劑量MP療法時,要嚴格掌握時間窗,注意防止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發生。鑒于我國的醫療水平,脊髓損傷患者很少于8h以內就醫者,MP的應用在我國也缺乏大樣本的臨床報道。
(2) 神經節苷脂(GML)
GML是一種含唾液酸的糖鞘脂,它的親脂性基團嵌入神經細胞膜的雙脂層中,親水性基團突出于細胞外液中,因此神經節苷脂在細胞內外各種信息相互傳遞及細胞膜的穩定性方面有重要意義。對脊髓損傷動物的實驗研究證實了神經節苷脂GML在急性脊髓損傷治療中的作用。但由于該藥物用量大且價格昂貴,限制了該藥在我國的廣泛應用。
(3)鈣通道阻斷劑
急性SCI后受損部位脊髓組織內Ca含量明顯增加,而細胞外Ca在傷后2-5min呈現明顯而持續的降低。用含高濃度Ca的溶液灌注脊髓,可誘發出與創傷結果一致的組織病理學與生物化學改變。鈣通道阻斷劑作用于微血管系統,減輕損傷引起的血管痙攣,防止周圍血管舒張導致的系統性低血壓,改善損傷后脊筋血流。通過運動和感覺誘發電位檢查發現鈣離子阻斷劑能改善軸索功能。其他如阿片受體拮抗劑、細胞凋亡抑制藥物、高壓氧等有應用于臨床治療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