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非常多見的一種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頸椎病根據臨床癥狀可大致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等。癥狀的不同其表現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患者在治療時還需選擇正規的醫院,針對治療。
(一)神經根型頸椎病
神經根型頸椎病多見于30—40歲,一般有頸部外傷史,無明顯外傷史而起病緩慢者多與長期低頭或伏案工作有關。
表現為頸肩背疼痛,并向一側或兩側上肢放射疼痛為酸痛、鈍痛或灼痛,伴有針刺或電擊樣痛。重者為陣發性劇痛,影響工作和睡眠。頸部后伸或咳嗽、打噴嚏、大便時疼痛可加劇。部分患者伴有頭暈、前頭痛、耳鳴,勞累或受寒后易誘發疼痛。上肢覺沉重,酸軟無力,握力減退或持物易墜落。麻木和疼痛部位往往相同,多出現在手指和前臂。
(二)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是由于外傷性頸脊髓損傷,或頸椎退行性變、頸椎間盤突向椎管壓迫脊髓,或因惟體后方的骨刺、關節突關節增生、黃韌帶肥厚或鈣化,甚至椎板增厚等,致使椎管狹窄壓迫脊髓或影響脊髓的血液循環而發病。
表現為有感覺、運動、頸脊神經或脊髓神經柬等癥狀.呈慢性、進行性四肢感覺及運動功能障礙。上肢可出現一側或兩側單純運動功能障礙或單純感覺障礙或感覺障礙與運動障礙同時再現,如無力、顫抖、打軟腿、易絆倒,或有麻木、疼痛、燒灼感,甚至四肢癱瘓、小便澇留或失禁。常伴頭頸部疼痛、面部發熱、出汗異常等。
(三)椎動脈型頸椎病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由于頸椎骨刺和頸椎間盤萎縮、變性或動脈硬化、椎動脈變形等引起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發病。
表現為主要為眩暈、耳鳴、耳聾、惡心、嘔吐、持物落地、獰倒等,常固頭部轉動或加重,頸肩痛、頸枕痛與神經根型頸椎病相似。
(四)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頸椎病可使病變局部出現創傷性反應,刺激分布于關節聚和項韌帶上交感神經末捎,以及造成椎管內腦膜運支的病理性刺激,而引起一系列的神經反射癥狀,即脊髓反射和腦脊髓反射癥狀。
表現為出現交感神經興奮癥狀、如頭暈、爍、枕部痛、視物模糊、眼窩脹痛、心跳加快、心律紊亂、血壓升高、肢體發涼、畏寒、多汗?;蚪桓猩窠浺种瓢Y狀如頭暈、眼花、眼險下垂、流淚、心動過緩、血壓偏低、胃腸蠕動增加或噯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