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對患者的危害是很大的,特別是天氣變化時,病情也會加重。類風濕的治療也是比較難治的,需要長期的藥物治療,輔助食療,慢慢的調理恢復。下面是關于類風濕的治療方法介紹。
類風濕的治療方法
1、外科醫治
外科醫治首要是指各類手術醫治方法,這些醫治方法不應該容易的測驗選用。以往一向以為外科手術只適用于晚期變形病例。當前對僅有1--2個關節受損較重、經水楊酸鹽類醫治無效者可試用早期滑膜切除術。后期病變停止,關節有顯著變形病例可行截骨矯正術,關節強直或破壞可作關節成形術、人工關節置換術。負重關節可作關節交融術等。
2、理療
理療后一起配以按摩,以改善部分循環,松懈肌肉痙攣。訓練的意圖是保持關節能夠活動自如,增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在急性期間表現減少疼痛后,只需要患者能夠有一定承受力,更要早期時候有規則地自我進行關節方面訓練就可以了。
3、抗病毒藥物治療
常用的有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泛昔洛韋、中藥等,它們作為高效廣譜的抗病毒藥物,具有明顯縮短發熱及皮損愈合時間,減輕口腔皰疹疼痛作用。
4、免疫調節藥物治療
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可以抵抗病毒感染和防止病毒性疾病的復發。常用的藥物有轉移因子、胸腺肽等藥物。
類風濕的治療偏方
1、活經活絡湯
組成,桂枝、白芍、知母、熟片、紅花、皂角刺、狗脊、防風各10克生地、地龍、骨碎補各20克、生黃芪、桑寄生各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活經活絡。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證見肌肉關節疼痛腫脹、局部觸之發熱、但自覺畏寒、或觸之不熱、或自覺發熱、全身低熱或熱象不顯、舌紅、苔黃白或黃白相間或少苔、脈弦細或細數。
2、螞蟻丸
組成,螞蟻30g、何首烏30g、熟地黃30g、人參30g、五味子30g。
用法,上藥碾碎過篩、以水調和為丸、每丸2.5g、每3日服1丸、10丸為1療程、共2個療程。
功效,主治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具有補腎健脾、壯筋骨、益氣血功效。
3、烏頭通痹湯
組成,制烏頭(先煎)9g、黃芪15g、桂枝6g、芍藥12g、穿山龍15g、地龍15g、青風藤15g、鉆地風15g、僵蠶15g、烏梢蛇15g、蜂房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各期。具有溫經散寒、驅風除濕、通絡扶正功效。
4、牛蒡二羌湯
組成,牛蒡子90g、新豆豉(炒)、羌獨活各30g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6g、白湯下。
功效,歷節腫痛、風熱攻手指、赤腫麻木、甚則攻肩背兩膝、遇暑熱則大便秘。
5、黃芪加減湯
組成,生黃芪30-50克、威靈仙20-25克、制附子20克、桂枝、白芍、秦艽、雞血藤各10克、麻黃、防風、知母、川黃柏、生甘草各8-10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每日1劑、分3-4次口服、15劑為1個療程。
功效,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6、附子粥
制附子5g、干姜3g、大米100g、蔥白2根、紅糖少許、將附子、干姜研為極細粉末、先取大米煮粥、待沸后、調入藥末及蔥白、紅糖、同煮為稀粥或用附子、干姜水煎取汁、同大米、蔥、糖煮粥服食。
7、薏仁山藥豬肚湯
先將豬肚一個洗凈、再把薏仁、砂仁、新鮮山藥、納入豬肚中、加水、用麻繩把豬肚口結扎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煎制、將豬肚取出、去藥渣、吃豬肚、山藥、飲湯。
8、核桃蔥姜茶
核桃仁、蔥白、生姜各25g、茶葉15g。將前三藥共搗爛、同茶葉共放砂鍋中、加水一碗半煎沸、去渣一次服下、臥被避風取汗、每日一劑。
9、薏仁茅根苦瓜粥
將鮮苦瓜切成小塊與薏仁、白茅根、赤小豆、粳米、同煮。空腹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