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很多,但是很多方法都不能逆轉它的自然病理演變。只有通過積極治療,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增強關節的穩定性,抑制或延緩病情發展。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而言,食療作為治療的輔助療法,占有重要地位。
1、黃芪加減湯
組成,生黃芪30~50克,威靈仙20~25克,制附子20克,桂枝、白芍、秦艽、雞血藤各10克,麻黃、防風、知母、川黃柏、生甘草各8~10克。
用法,將上藥水煎,每日1劑,分3~4次口服,15劑為1個療程。
功效,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加減,(1)若氣血兩虛者,黃芪加量至60~80克,當歸、何首烏各20克;
(2)若兼發熱者,加生石膏40~50克,薏苡仁25~30克;
(3)若關節紅腫較甚者,加萆薢20~30克,防己、澤瀉各12~15克;
(4)若上肢重者,加姜黃、桑枝各10~15克;
(5)若下肢重者,加牛膝、蠶砂、木瓜各10~12克。
2、乳香制沒湯
組成,乳香、制沒藥各12克,制川烏15克,地龍、土鱉蟲各20克,桃仁、蜈蚣各10克,青風藤、薏苡仁、生地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日1劑。3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化淤通絡,利濕除痹。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
加減,(1)濕熱阻絡型,加防己、蒼術各10克,萆薢、連翹各20克,金銀藤30克;
(2)寒熱錯雜型,加桂枝10克,白芍15克,知母12克,生黃芪30克,附片20片;
(3)肝腎虧損型,加川續斷、桑寄生、狗脊、附片各15克,骨碎補10克,白芍12克。
3、螞蟻丸
組成,螞蟻30g,何首烏30g,熟地黃30g,人參30g,五味子30g。
用法,上藥碾碎過篩,以水調和為丸,每丸2.5g,每3日服1丸,10丸為1療程,共2個療程。
功效,主治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具有補腎健脾,壯筋骨,益氣血功效。
4、活經活絡湯
組成,桂枝、白芍、知母、熟片、紅花、皂角刺、狗脊、防風各10克,生地、地龍、骨碎補各20克,生黃芪、桑寄生各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活經活絡。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證見肌肉關節疼痛腫脹,局部觸之發熱,但自覺畏寒,或觸之不熱,或自覺發熱,全身低熱或熱象不顯,舌紅、苔黃白或黃白相間或少苔,脈弦細或細數。
5、烏頭通痹湯
組成,制烏頭(先煎)9g,黃芪15g,桂枝6g,芍藥12g,穿山龍15g,地龍15g,青風藤15g,鉆地風15g,僵蠶15g,烏梢蛇15g,蜂房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各期。具有溫經散寒,驅風除濕,通絡扶正功效。
6、牛蒡二羌湯
組成,牛蒡子90g,新豆豉(炒)、羌獨活各30g,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6g,白湯下。
功效,歷節腫痛,風熱攻手指,赤腫麻木,甚則攻肩背兩膝,遇暑熱則大便秘。
溫馨提示
一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能是比較樂于接受藥物治療,但是藥物治療主要是以口服藥為主的。抗炎、止痛類藥應在疼痛重時服用,不應長期服藥。理療能夠改善關節血運、緩解疼痛。其中離子透入法療效的確較好。手術一般情況下不需手術治療。但如骨刺明顯、關節有游離體、關節面凹凸不平、關節畸形、疼痛嚴重,保守治療無效時可考慮手術治療。食療偏方只是輔助治療,不能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類風濕關節炎防治指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針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