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講,尿路感染的原因是由細菌直接侵襲所引起。尿路感染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腎盂腎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膀胱炎。那么泌尿感染怎樣進行檢查診斷?
年長兒UTI癥狀與成人相似,尿路刺激癥狀明顯,常是就診的主訴。如能結合實驗室檢查,可立即得以確診。但對于嬰幼兒、特別是新生兒、由于排鬧刺激癥狀不明顯或缺如,而常以全身表現較為突出,易致漏診。故對病因不明的發熱混兒都應反復做尿液檢查,爭取在用抗生素治療前進行隸培養,菌落計數和藥敏試驗,凡具有真性菌尿者,即清潔中段定量培養菌落數≥105ml或球菌≥103/ml,或恥骨上膀胱穿刺尿定性培養有細菌生長,即可確立診斷。
完整的UTI的診斷除了評定泌尿系被細菌感染外,還應包括以下內容:
(1)本次感染系初染、復發或再感;
(2)確定致病菌的類型并作藥敏實驗;
(3)無尿路畸形如VUR、尿路梗阻等,如有VUR,還要進一步了解“反流”的嚴重程度和有無腎臟疤痕形成;
(4)感染的定位診斷,即上尿路感染或下尿路感染。
UTI需與腎小球腎炎、腎結核及急性尿道綜合征鑒別。急性尿道綜合征的臨床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等尿路刺激癥狀,但清潔中段尿培養無細菌生長或為無意義性菌尿。
急性UTI經合理抗菌治療,多數于數如內癥狀消失,治愈,但有近50%患者可復發或再感染。再發病例多伴有尿路畸形,其中以VUR最常見。VUR與腎疤痕關系密切,腎疤痕的形成是影響兒童UTI預后的最重要因素,腎疤痕在學齡兒童最易形成,10歲后進展不明顯,一旦腎疤痕引起高血壓,如不能被有效控制,最終發展至慢性腎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