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經衰弱定義編輯本段
神經衰弱定義
“神經衰弱”直譯為“神經的虛弱”。神經衰弱是以慢性疲勞、情緒不穩、神經功能紊亂,并出現易于興奮和易于疲勞或衰竭,同時伴有睡眠障礙的一種神經癥。神經衰弱屬于心理疾病的一種,是一類精神容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緒煩惱和心理生理癥狀的神經癥性障礙。神經衰弱是由于大腦神經活動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導致大腦興奮與抑制功能失調而產生的一組以精神易興奮,腦情緒不穩定等癥狀為特點的神經功能性障礙。
2神經衰弱產生編輯本段
神經衰弱產生
神經衰弱是指由于某些長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腦功能活動過度緊張,從而產生了精神活動能力的減弱。其主要臨床特點是易于興奮又易于疲勞。常伴有[2] 各種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不少患者病前具有某種易感素質或不良個性。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經衰弱的主因。凡是能引起持續的緊張心情和長期的內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經活動過程強烈而持久的處于緊張狀態,超過神經系統張力的耐受限度,即可發生神經衰弱。
如過度疲勞而又得不到休息是興奮過程過度緊張;對現在狀況不滿意則是抑制過程過度緊張;經常改變生活環境而又不適應,是靈活性的過度緊張。
人類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在機體各項活動中起主導作用。而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具有相當高的耐受性,一般情況下并不容易引起神經衰弱或衰竭。在緊張的腦力勞動之后,雖然產生了疲勞,但稍事休憩或睡眠后就可以恢復,但是,強烈緊張狀態的神經活動,一旦超越耐受極限,就可能產生神經衰弱。
3神經衰弱發病機理編輯本段
神經衰弱發病機理
一、精神因素是誘發神經衰弱的重要原因。凡能引起神經活動過度緊張并伴有不良情緒的情況都可能是神經衰弱的致病因素。如親人死亡、家庭不眭、事業失敗、人際關系緊張、生活節律顛倒及長期心理矛盾得不到解決時均可能誘發本癥。
二、性格特征:敏感、多疑、膽怯、主觀、自制力差。性格特征明顯者可因一般性精神刺激而發病;性格特征不顯者則須較強烈或較持久的精神刺激之后才發病。
三、軀體因素:各種軀體疾病或能削弱軀體功能和的各種因素,均能助長本癥的發生。發病機理尚未闡明,巴甫洛夫學派認為:在性格特征或軀體因素基礎上,精神因素使可樞神經系統功能長期過度緊張,導致內抑制功能活動削弱和興奮相對亢進,從而出現即易興奮,也易疲勞狀態,也削弱了對皮質下植物神經中樞的控制與調節作用,而出現各種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
4神經衰弱主要因素編輯本段
神經衰弱主要因素
1、誘發因素:主要是指導致神經衰弱的各種社會心理因素。盡管精神醫學的學派很多,但對精神應激與神經衰弱關系的看法,卻有共識。
普遍認為,各種引起神經系統功能過度緊張的社會心理因素,都會成為本病的促發因素。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社會工業化、人口城市化、居住稠密、交通擁擠、競爭激烈、失業、下崗、個人收入的懸殊,社會存在的某些不良現象等都會使人們的精神緊張。發生在我們周圍的生活事件,若發生過多,變遷甚大,也會讓人牽腸掛肚。
如股民對股票的漲跌,若過于投入,也會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最終引起神經衰弱。長期的精神或心理創傷。
如家庭糾紛,婚姻不幸,失戀,鄰里關系緊張等,也會使人們精神過于緊張,心理負荷過重而出現神經衰弱。大量的調查研究表明,神經衰弱的患者發病前一年內經歷的生活事件的頻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腦力活動時間過長,學習負擔過重,尤其是學習成績不好,重大考試受挫時,常常會造成神經負擔過重,成為學生神經衰弱的重要原因。現代研究表明,精神刺激可造成內分泌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驚恐的刺激可促進腎上腺素的釋放,從而出現心率加快,面紅汗出,血壓升高等。這些內環境的變化有可能造成大腦功能紊亂,所以腦電活動也有異常。
2、易感素體因素:辯證法告訴我們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生變化的條件。神經衰弱發病也是如此,為什么在同樣的生活、工作環境下,有的人患神經衰弱,而多數人都不會。這里就有一個易感素體因素,包括遺傳和人格類型、年齡、性別等因素。
神經衰弱與人的性格有很大關系,一般認為,性格內向、情緒不穩定者,多表現為多愁善感;焦慮不安、保守、安靜等特點,易患神經衰弱。他們往往是什么特殊的興趣愛好也沒有,幾乎沒有很高興的時候。信仰養生之道,愛吃補品,對改變生活習慣很敏感,過分注意自身的感覺,喜歡看醫書,容易受醫書影響而感到不適。巴甫洛夫認為,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屬于弱型和中間型的人,易患神經衰弱。這類個體往往表現為孤僻、膽怯、敏感、多疑、急躁或遇事容易緊張等。
3、維持因素:指患者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及個體病后附加的反饋信息,使疾病形成惡性循環,遷延不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納粹集中營被長期拘役的幸存者們,幾乎百分之百地患有焦慮、抑郁、緊張、失眠等神經癥癥狀。如一個人搬遷到一個語言不通,習慣不一樣的地方,也可使他產生不良的心理反應,有些還會產生神經衰弱。工業化和都市化的發展,也使神經衰弱的患病增加,如臺灣1946-1948年神經癥患病率為1.2‰15年之后上升到7.8‰。其中包括神經衰弱患者也在增加。總的來說,神經衰弱的病因和發病機理仍未完全清楚。但多數精神病學家認為是由于心理社會應激超過了病人所能承受的能力,神經功能過于緊張引起的,這就涉及到社會、家庭環境心理、性格等諸多內容。
5神經衰弱臨床表現編輯本段
神經衰弱臨床表現
一、衰弱癥狀:包括腦力與體力均易疲勞。表現為精神萎糜、疲乏無力、困倦思睡、頭昏腦脹、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近事遺忘、工作不持久、效率下降、但智力正常,意志薄弱,缺乏信心和勇氣,容易悲觀失望。
二、情緒癥狀:情緒容易興奮可因小事而煩躁、憂傷、吻激惹或焦急苦惱,事后又懊喪不已。一般早晨情緒較好,晚上差。
三、興奮癥狀:精神容易興奮可表現為回憶和聯想增多,控制不信但無言語和運動增多。此外,感官與內臟感受器感受性明顯增強,如對聲、光敏感、手指、眼臉與舌尖震顫動,皮膚及膝腱反射增強等。緊張性頭痛或肢體肌肉酸痛,時輕時重。
四、睡眠障礙:睡眠節律失調,夜晚入睡困難睡眠浮淺、多惡夢、易早睡、醒后感到不解乏,頭腦不清醒。有時表現為日間昏昏欲睡,傍晚反而精神振作等睡眠覺醒節律變化。
五、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主要表現在
① 心血管系統:如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四肢發涼、皮膚劃痕癥、血壓偏高或偏低等。
② 胃腸道癥狀: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惡心,腹脹、便秘或腹瀉等。
③ 泌尿生殖系統癥狀:如尿頻、遺精、陽萎、早泄、月經不調等。
6神經衰弱易發人群編輯本段
神經衰弱易發人群
腦力勞動者為高發人群
本型患者多因勞心過度,或為學生日夜苦讀,或為成人操心家事、事業過度,傷心耗血;或婦女崩漏日久,產后出血;久病體衰,大手術后等等,均能導致氣血不足,血不足則無以養心,心神失養則出現失眠、心悸、頭昏等神經衰弱的表現。其中勞心過度是導致心脾兩虛進而神經衰弱的最常見的原因。心主神明,脾藏意,主思,思慮過多則氣機阻滯、不暢,脾胃運化無力,以致氣血不足,不能養心安神,導致神經衰弱。這就是為什么神經衰弱以青壯年,尤其是從事腦力勞動者為多見的原因。
神經衰弱癥是一類以精神容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緒煩惱和心理癥狀的神經癥性障礙。神經衰弱是由于長期情緒緊張和精神壓力,使大腦精神活動能力減弱,病情遷延,時重時輕,病情波動。
患者的性格特點是:膽怯,自卑,敏感,多疑,依賴性強,缺乏自信,任性,急躁,自制力差。社會心理因素是神經衰弱的主要病因。如工作學習負擔過重,持續的精神過度緊張,考試壓力大,學習目標超過實際 能力,人際關系緊張,競爭激烈,親屬死亡和生活受挫等。社會心理因素會是否致病,取決于刺激的性質、強度和作用的時間,還與個人性格有關。
7神經衰弱危害編輯本段
神經衰弱危害
隨著病情的發展,神經衰弱的危害逐漸擴散到循環、消化、內分泌、代謝及生殖等多個系統功能失調的癥狀。
很多患者由于自覺癥狀繁多,精神負擔極重,不少人服了許多滋補藥物,仍得不到理想的療效,因而擔心得了什么大病沒有被查出來,思想苦惱,到處檢查求治,浪費了許多時間和金錢。
另外,神經衰弱患者長期自認為病魔纏身,以致情緒緊張、焦虛、煩惱、睡眠不足、食欲不振、免疫功能下降等,還可并發其他疾病,不僅嚴重地影響學習、工作和前途,也給家庭增加了負擔,甚至影響家庭的和睦。這些都是神經衰弱危害當中比較常見的情況,反過來又會影響病情發展,以致形成惡性循環。此外,有神經衰弱的人常出現耳鳴,并伴有頭痛、頭昏、多夢等癥狀。
8神經衰弱磁療方法編輯本段
神經衰弱磁療方法
磁療方法是以磁場作用于人體治療疾病的方法。磁場影響人體電流分布、荷電微粒的運動、膜系統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子的磁矩取向等,使組織細胞的生理、生化過程改變,產生鎮痛、消腫、促進血液及淋巴循環等作用。在緩解治療神經衰弱上,磁療方法是使用方便,安全無副作用,效果顯著的新方法。
如常用的鎮痛安眠墊,是以釹鐵硼永磁體為主要原料,利用釹鐵硼高科技生物磁場及納米遠紅外線的雙重作用,起到活血、鎮痛、鎮靜、催眠和消除焦慮等的作用,具有作用速度快、安全、方便使用的優勢。當人體內生物電、生物磁出現異常時,加以適當強度的磁場,作用于人體適當部位,根據“電磁感應”及磁與磁“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原理,也會使人體內處于異常狀態的生物電、生物磁,產生一系列變化,這種變化就會使人體細胞內一些違反常規的電磁運動趨于正常,疾病隨之而有好轉,而且增強和改善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此外,由于在施行神經衰弱磁療時,患者沒有痛苦與不適,無任何損傷,因此易于為患者所接受。
9神經衰弱日常家庭治療編輯本段
神經衰弱日常家庭治療
泡腳是一種經濟實惠,方便有效的治療方式,掌握好正確的方法,自己在家就可以隨時操作的,治病養生2不誤
隨著泡腳這種養生方法的流行程度越來越高,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泡腳的養生作用,泡腳對神經衰弱、失眠是有治療的,用熱水泡腳時,我們會發現腳上的血管會擴張,腳表皮變紅,這是因為熱水泡腳時加速了腳部血流循環,使更多的血液流向下肢的末梢血管,并使大腦血流量相對減少,使人產生困倦感。
同時由于腳掌上無數神經末梢與大腦緊密相連,熱水泡腳時對腳部末梢神經的溫熱刺激作用,可對大腦皮質產生抑制作用,使人感到腦部舒適輕松,從而加快入眠,使睡眠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