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深靜脈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靜脈內凝結,屬于下肢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發生于制動狀態(尤其是骨科大手術)。致病因素有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和高凝狀態三大因素。血栓形成后,除少數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發生部位外,大部分會擴散至整個肢體的深靜脈主干,若不能及時診斷和處理,多數會演變為血栓形成后遺癥,長時間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有一些病人可能并發肺栓塞,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
有的骨科病人手術做得很成功,但是術后幾天一下床,竟突然死亡。原來,患者在骨科術后發生了深靜脈血栓,因血栓脫落導致肺栓塞而殞命。一旦發生,無特效治療。
所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英文名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靜脈管腔內由于各種原因形成血凝塊。深靜脈血栓及后遺癥屬于血管外科診療范圍。
在臨床上,只有10%~17%的DVT患者有明顯的癥狀。包括下肢腫脹,局部深處觸痛和足背屈性疼痛。DVT發展最嚴重的臨床特征和體征即是肺栓塞,死亡率高達9%~50%,絕大多數死亡病例是在幾分鐘到幾小時內死亡的。有癥狀和體征的DVT多見于術后、外傷、晚期癌癥、昏迷和長期臥床的病人。對付DVT重在預防。應對所有下肢大型手術病人進行一級預防.對急性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措施包括:避免術后在小腿下墊枕,影響小腿深靜脈回流;鼓勵病人的足和趾經常主動活動,并囑其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動作;讓病人盡早下床活動,必要時穿著醫用彈力襪。對術后的年老或心臟病患者要更加重視。
護理方法
1急性期囑患者臥床休息,并抬高患肢15 °~30 °,以利于下肢靜脈回流,減輕水腫。
2盡可能采用患肢遠端淺靜脈給藥,使藥物直接達到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藥物濃度(一般患肢只作為溶栓藥物給藥途徑,不作其他藥物輸入)。
3嚴禁按摩、推拿患肢,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大便,以免造成腹壓突然增高致血栓脫落。
4避免碰撞患肢,翻身時動作不宜過大。
5給予高維生素、高蛋白、低脂飲食,忌食辛甘肥厚之品,以免增加血液黏度,加重病情。
6每班測量大腿周徑,密切觀察患肢周徑及皮膚顏色、溫度變化。
7預防并發癥:加強口腔皮膚護理,多漱口、多飲水,大便干結者可用開塞露通便,定時翻身,更換體位,防止褥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