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結節是醫學上比較常見的疾病,曾經做過以個統計,一般成年人中約有4%的會患甲狀腺結節疾病。甲狀腺結節有良性和惡性之分,惡性的甲狀腺結節是以甲狀腺癌為主,同時還有甲狀腺淋巴瘤、轉移瘤等,惡性甲狀腺結節并不常見。
如何治療甲狀腺惡性結節
甲狀腺惡性結節(甲狀腺癌)一般均需手術治療。術后根據不同情況決定是否選擇碘131治療、放射治療或內分泌甲狀腺素抑制治療。
如何治療甲狀腺良性結節
甲狀腺良性結節多數不需治療,僅需隨診觀察。少數需要手術治療。 目前,甲狀腺良性結節的處理方法有七種:隨訪觀察、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手術、放射性碘治療、酒精介入治療、激光凝固治療以及高頻超聲消融治療。 甲狀腺激素治療甲狀腺結節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受到質疑。最近的薈萃分析表明,將TSH抑制到0.3mU/L以下,結節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縮小;如抑制TSH抑制到0.1以下,則可以明顯減少新發結節,但房顫等心臟病變風險顯著增加。而且,停藥后,甲狀腺結節可再次生長。此外,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并不能減少甲狀腺囊腫抽吸后的復發率。晚近,一個涉及到9個隨機研究的臨床薈萃分析表明,與不治療或者安慰劑相比較,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確實可以顯著縮小甲狀腺結節的體積,但長期治療的有效性顯著降低,同時,停藥后結節體積明顯增加。考慮其可能引起心臟病及骨質疏松的副作用,不推薦常規對良性結節使用該治療方法。放射性碘治療甲狀腺結節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僅使結節縮小34-55%。酒精介入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其適應癥范圍較小,主要用于純囊性結節,或大部分由液體構成的囊實性結節。而激光凝固與高頻聚焦超聲作為新興的治療方法,其有效性與安全性尚缺乏足夠的臨床研究資料。良性甲狀腺結節手術后,再發結節的比率很高,故手術不是這類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 一系列臨床觀察與隨訪研究發現,甲狀腺結節可以變大、縮小或者保持不變。一項為期15年的研究提示,結節增大、縮小或不變者分別占13.5%、41.5%或33.6%,完全消失者占11.4%。晚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隨訪39月,大部分結節縮小或不變,增大者比例不超過1/3。甲狀腺良性結節惡變概率低。有人對134例病理證實為良性結節的患者隨訪9-11年,結果僅1例(0.7%)發生乳頭狀癌,43%的結節自發縮小。甲狀腺偶發瘤多見,但其預后十分良好。事實上,偶發結節手術標本惡性病變為1.5%-10%;B超引導FNAC標本發現惡性病變為4.0%-7.4%,單發結節4.7%,多發結節2.7%,大多數是乳頭狀癌,而甲狀腺乳頭狀癌發展緩慢,惡性程度最低。所以,目前對甲狀腺良性結節,國際學者一致公認不需采取過于激進的治療方式,隨診觀察對于大多數良性結節是最合適的處理方式。
甲狀腺良性結節什么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
甲狀腺良性結節隨診觀察過程中如有下述情況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1)結節影響美觀者,患者本人要求手術治療者。
(2)有氣管食管壓迫癥狀者。
(3)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者。
(4)胸骨后甲狀腺腫。
(5)囊性結節合并囊內出血或反復穿刺抽液后復發等。
(6)超聲檢查提示為腺瘤。
(7)FNA檢查確診或不能排除惡變者,或超聲檢查高度懷疑惡變者。FNA結果有良性、惡性、可疑惡性和不能診斷4種。對細針穿刺病理檢查證實或懷疑乳頭狀癌、髓樣癌、未分化癌(FNA為癌的準確率>95%,可疑惡性的準確率50-60%),以及濾泡腫瘤或嗜酸性細胞腫瘤(惡性可能性20-30%)的,應手術治療。不確定意義的濾泡病變需重復穿刺、密切觀察或考慮手術(基于超聲可疑特征或生長速度等臨床依據)。如標本不夠、無法診斷,對實性結節可重復穿刺或考慮手術,對囊實性結節可再穿刺可疑區域或考慮手術。
不能診斷是指活檢結果不符合現有特定診斷標準,由于操作者經驗不足、抽吸物太少、結節太小或存在囊性病變等原因造成,須再次操作,最好在超聲檢查引導下進行。一些在反復活檢過程中始終無法根據細胞學檢查結果確診的結節很可能在手術時被確診為惡性,需采取手術治療。
溫馨提示:甲狀腺結節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甲狀腺結節不是一種無謂的小病,不僅會讓患者的身體機能發生變化,免疫力下降同時還會威脅患者的生命。早期的甲狀腺結節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手術藥物等治療方法都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