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結核作為骨關節結核的最常見形式,近年來也隨結核病增加呈上升趨勢。脊柱結核可引起骨質破壞、脊柱畸形,甚至截癱。資料顯示,因脊柱結核造成截癱發生率為10%,若未及時治療,將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目前,國內外專家公認的脊柱結核外科治療應達到病灶清除徹底、有效減壓和維持脊柱穩定性三項要求。
非手術治療
正規抗結核化療、嚴格臥床休息、全身支持療法是治療脊柱結核最基本的方法。非手術治療脊柱結核指征有:早期診斷病例、單純椎體型結核、無明顯冷膿腫、無神經脊髓壓迫者;小兒和老人脊柱結核;合并全身嚴重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
手術治療
若出現明顯骨質破壞、死骨形成、流注膿腫或神經脊髓受損,僅開展化療難以達到理想療效,手術治療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措施。手術治療目的是清除結核病灶,改善血運,加快骨病灶愈合,防止或解除脊髓壓迫性損害,防止脊柱畸形進展,維持脊柱穩定性及縮短療程。
脊柱結核病灶清除術:該術是脊柱結核最基本的手術方法。國內方先之早在1957年就開展了病灶清除術治療骨結核,近年來,病灶清除術主要是手術入路的改進和完善。頸椎結核主要經胸鎖乳凸肌前后緣切口入路,對C1-3結核采用經口入路或經甲狀-舌骨間前方入路較方便,對C6-7結核并巨大膿腫向外突出者,可經鎖骨上橫切口入路。胸腰段脊椎結核以腎切口腹膜外入路,或采用胸腹聯合切口入路為主。
脊柱結核并發脊髓損害減壓手術:截癱是脊柱結核的一種嚴重并發癥,對此類患者盡早手術是避免造成脊髓永久性損害的關鍵。由于該術需切除部分橫突、椎弓根等,易
造成術后椎體移位,不利于脊柱穩定性,所以,近年來襄陽區人民醫院骨科多采用前方減壓術。該術主要通過清除突入椎管前方的死骨、壞死椎間盤、干酪物等,不切開椎管即可達到減壓目的,有利于脊柱穩定性。經后路椎板切除減壓術由于需破壞脊柱正常骨結構,且減壓效果不理想,臨床現已很少開展。
脊柱結核術中植骨選擇:脊柱結核術中植骨目的是通過植骨消滅病灶,清除術后骨缺損,最大限度恢復脊柱正常序列,加快骨病灶愈合,維持脊柱穩定性。椎間植骨適應于病變位于中下段胸椎或腰1-3椎體結核,受累椎體數1至2個,年齡20至45歲,代償情況好,全身結核中毒癥狀基本控制者。
椎板植骨適應證:主要對脊柱結核累及2個椎體以上,經病灶清除后骨缺損范圍大,不適合椎間植骨者。對椎體缺損大、植骨床厚度小于1cm者,采用保留椎體活骨將中央的榫眼骨槽延長,跨越椎間盤達鄰椎終板下,可使植骨長度達6cm-9cm,擴大了椎間植骨的應用范圍。
內固定材料的應用:單純病灶清除植骨術對脊柱結核后凸畸形矯正不理想,有的病人術后出現嚴重駝背畸形。隨著脊柱內固定技術水平的提高,對脊柱結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的同時行內固定手術,對提高植骨融合率、矯正后凸畸形、減少病灶復發、維持脊柱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已確診脊柱結核早期的小兒及老年患者,可選擇保守治療。病灶清除術是脊柱結核手術治療最基本的術式,絕大多數病人通過病灶清除即可取得理想效果。病灶內骨缺損植骨有利于病灶愈合和脊柱穩定性,但有植入骨壞死感染的危險,用帶血運的骨移植較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