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多發于男性身上,一般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脊柱在我們的身體上很重要的一部分,一旦受傷,患者都會失去一定的勞動能力,下面我們一起看看脊柱骨折的治療方法吧。
脊柱骨折的專業治療導航地圖
治療原則
1.單純性、穩定性骨折,臥硬板床休息及對癥治療。
2.不穩性骨折、行急診重定,或墊枕逐漸復位,必要時,手術植骨內固定。
3.并發脊髓損傷,若保守治療無效,行椎板減壓、骨折復位內固定術。
脊柱骨折的具體治療方法
(一)穩定型骨折
椎體壓縮未超過50%,無附件骨折,X線側位片棘突間距未增寬,椎體未向前、后移位者,、可用功能療法。臥床休息,傷椎部墊枕,待疼痛減輕后,鼓勵病人開始腰背肌鍛煉。6周后骨折基本愈合,可下地活動,3個月后可恢復輕工作。如有超伸展位支架保護,也可早期帶支架下床。
(二)早期手術指征
1.椎體壓縮50%以上,脊柱不穩定,后突明顯者(老年病人除外)。
2.有脊髓神徑損傷下肢癱瘓者。
3.爆炸型骨折或椎體、附件、韌帶等復合傷,即使無神經癥狀也可手術。有神經損傷者,不宜從后路廣泛椎板切除減壓。因為椎體骨折后,必然導致脊柱前方不穩,后路手術廣泛切除椎板可引起后方失穩,就難以保持脊柱的穩定性。
(三)推體楔形變(壓縮型)
壓縮在50%以上,前縱韌帶完整時,手術治療可用兩根哈林頓撐開棒撐開。當軟組織和韌帶損傷重時,要避免過度撐開。棒的長度應達傷椎上、下各2 ̄3個椎體,這是維持良好穩定的需要長度。由于胸腰段骨折多見,哈林頓棒應預彎成腰段前突,胸段后突,以適應胸腰段的生理弧度。同時作后方脊柱融合。
(四)旋轉型損傷
椎體上或下緣兩個角撕脫。椎間隙變窄,可伴有一側小關節半脫位,很少有神經損傷癥狀。手未治療x用魯格棒和鋼絲作脊柱椎體間節段性固定,矯企旋轉的效果好,并同時作脊柱后方融合。
(五)脊柱后部骨折
由于脊柱后方棘間韌帶、黃韌帶、關節囊韌帶均受損傷,棘突間距增寬,椎板和椎弓根距也增寬。手術治療可用哈林頓加壓(壓縮)棒使后方組織靠攏修復,穩定脊柱,不必行脊柱融合。
(六)椎體爆炸型骨折
又可分為五個類型,其特點為推體后緣骨折,骨折片可向各個方向移位,也可突入椎管二椎體橫徑增寬。手術治療:無神經損傷者,可用兩根哈林頓撐開棒撐開,再同時行脊柱后方融合。有神經損傷者,或推管內有骨塊壓迫,則先經胸或胸腹聯合切口的前方進路,切除損傷的椎間盤和椎管內骨塊(片),同時或第二次經后路用哈林頓撐開棒,也可用魯格棒作固定。
(七)綜合損傷
手術治療以用魯格棒加鋼絲作節段性固定較好,因為韌帶損傷嚴重時,用哈林頓器械有可能加重損傷。
如無以上脊柱手術器械和技術,在前縱韌帶完整時,可用鋼絲將上下相鄰棘突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