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些長期從事固定姿勢工作的人們,很容易會患上頸椎病,比如上班族,司機,教師等,在患病初期,可以選擇一些保守治療的方法進行醫治。頸椎病急性發作時應減少活動,緩解期可適當進行頸部和脊柱運動以改善癥狀。可做左右轉頭,前屈后仰,左右側屈等動作。每次二十分鐘,每日二次。切忌劇烈 轉動頭部做旋轉。做上述運動時患者最好用雙手扶住椅背,動作宜慢,逐漸增加活動量。如果感覺不舒服,像是出現嘔吐、頭暈、感到麻痹或痛苦等情況,就要停用。下面是一些詳細的治療方法供大家參考。
頸椎病依癥狀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頸部疼痛同時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者,大多為神經根型頸椎病。
二是閉眼時,向左右旋轉頭頸,引發偏頭痛或眩暈者,大多為椎動脈頸椎病。
三是后頸部疼痛,用手向上牽引頭頸可減輕。而向下加壓則加重者,大多為頸型頸椎病。
四是低頭時突然引發全身麻木或有“過電”樣感覺者,多為脊髓型頸椎病,尤其是合并有嚴重頸椎椎管狹窄癥者。
五是頸部疼痛的同時,伴有上肢或下肢肌力減弱及肌體疼痛者,多為脊髓型頸椎病或是合并頸椎椎管狹窄癥。
不同類型的頸椎病,治療方法也是不同的,分脊神經根型、椎動脈型、脊髓型頸椎病。
1、脊神經根型是增生的骨質壓迫神經根造成的,主要表現為脖子和肩膀疼痛、酸脹,有時出現手指麻木、活動不靈等表現。可采用理療、頭部牽引、藥物。
2、椎動脈型是增生骨質壓迫供應大腦椎動脈,造成大腦供血不足引起的,主要癥狀有頭痛、頭暈、惡心、耳聾、視物不清等,有時頭后仰、側偏或旋轉時會突然意識消失。 治療措施除了制動、消炎和止疼外,還需治療動脈硬化。
3、脊髓型是增生骨質向椎管里面生長,壓迫脊髓引起的。患者感覺一側或兩側下肢發緊、發麻,慢慢會出現無力、軟弱,甚至行走困難。如繼續發展,會出現上肢麻木,手無力,嚴重者會出現癱瘓。脊髓型的治療方法有制動、理療和藥物治療等, 但一般不能應用牽引,因為牽引可能加重癥狀。
眩暈、頭痛、惡心的癥狀是頸椎病征兆,要減少此病的危害,就要改變不良習慣。
1、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于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2、仰臥位避免高枕,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
3、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4、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5、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鍛煉。
6、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
頸椎病自我治療體操步驟分解
1、擺頭
兩腳分開,自然站立,雙臂下垂,先向左擺36次,再向右擺36次,身子不要動。
2、轉頭
兩腳分開,自然站立,雙臂下垂,先從左側向右轉36次,反過來從右側向左轉36 次,角度越大越好,但動作不要太快。
3、伸頭
姿勢同上,把頭向前伸36次。四聳肩:兩腳分開,同肩寬,雙臂下垂,全身放松, 聳肩36次。此法舒筋活血,強健筋骨,且簡單易學,每天一次,堅持治療,自可獲效。
對于一些長期從事固定姿勢的人們,容易會患上頸椎病,在早期,可以選擇一些保守治 療的方法進行醫治。頸椎病急性發作時應減少活動,緩解期可適當進行頸部和脊柱運動以改善癥狀。可做左右轉頭,前屈后仰,左右側屈等動作。每次二十分鐘,每日二次。切忌劇烈 轉動頭部做旋轉。做上述運動時患者最好用雙手扶住椅背,動作宜慢,逐漸增加活動量。如 果感覺不舒服,像是出現嘔吐、頭暈、感到麻痹或痛苦等情況,就要停用。
溫馨提示:上班一族可在工作休息期間做,方法是患者坐于椅上,挺直腰背,兩眼平視,呼吸調勻,全身放松。
【參考文獻:《頸椎外科學》《頸椎病防治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