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病因可為骨贅擠壓、急性外傷、慢性勞損、關節囊松弛后小關節錯位及椎體異位等。骨性和軟組織病因造成椎間孔縮小,神經根受壓水腫、炎癥、粘連等。神經根型頸椎病較為多見,因單側或雙側脊神經根受刺激或受壓所致,其表現為與脊神經根分布區相一致的感覺、運動及反射障礙,預后大多較好。以下為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一、治療
1、非手術療法
各種有針對性的非手術療法均有明顯的療效,其中尤以頭頸持續(或間斷)牽引、頸圍制動及糾正不良體位更為重要。手法按摩亦有一定療效,但應輕柔,切忌因操作粗暴而引起意外,推拿及推搬不宜選用。
2、手術療法
凡具有以下情況者可考慮手術:
(1)經正規非手術療法3個月以上無效,臨床表現、影像學所見及神經學定位相一致。
(2)有進行性肌肉萎縮及疼痛劇烈。
(3)雖非手術療法有效,但由于癥狀反復發作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術式以頸前路側前方減壓術為宜,不僅療效佳,且對頸椎的穩定性影響不大。對伴有椎節不穩或根管狹窄者,亦可同時選用椎節間界面內固定術,將椎節撐開及固定融合。通過切開小關節達到減壓目的的頸后路術式雖有療效,但因術后易引起頸椎成角畸形,目前已逐漸為大家所放棄。亦可通過椎板切除從后方切除或刮除椎體側后方的骨性致壓物,但此種術式難度較大,且易誤傷,非有經驗者不應選用。
二、預后
1、因單純性頸椎髓核突出所致者,預后大多良好,治愈后少有復發者。
2、髓核脫出已形成粘連者則易殘留癥狀。
3、因鉤椎關節增生引起者,早期及時治療預后多較滿意。如病程較長,根管處已形成蛛網膜下隙粘連時,則易因癥狀遷延而使療效欠滿意。
4、因骨質廣泛增生所致的根性痛者,不僅治療復雜,且預后較差。
溫馨提示: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患者,一定要用合適的枕頭,要柔軟、透氣、高度適中(一般在5~10cm)。糾正不良體位,保持頸椎正常生理曲度。低頭屈頸工作一段時間后,適當向相反方向轉動頭頸。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預防要堅持每天做頸部保健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