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曾經紅極一時,劇中那位心胸坦蕩、足智多謀的駝背宰相劉羅鍋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從現代的眼光來看,劉羅鍋其實是一個嚴重的脊柱側彎患者。“如果他活在現代,完全可以通過手術讓他挺直腰板,但關鍵是手術要及時做。”專家說。記者從中山一院脊柱側彎中心了解到,許多脊柱側彎患者和家屬對脊柱側彎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久拖不治,或者盲目依靠矯正器治療,結果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讓孩子落下終身的遺憾。
警惕脊柱側彎治療三誤區
誤區一
等有錢了再治
專家
脊柱側彎不能拖
據專家介紹,脊柱側彎的發病率為2%~3%,并且以10歲到14歲的青少年為主。但事實上能真正獲得治療且痊愈的患者并不多,原因是一臺手術往往需要七八萬元到三十萬元的費用,一般的家庭無法承受。“當時就是為了省錢,才沒去做手術,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差點耽誤了孩子。”在日前中山一院脊柱側彎中心舉行的患友互助會上,一位脊柱側彎康復孩子的媽媽黃女士如是說。她告訴記者,發現孩子脊柱“不對勁”時是在他上小學四年級時,可當時因為省錢一直沒去治。佩戴了幾年的矯正器后,孩子的側彎程度越來越嚴重,才不得不到中山一院脊柱側彎中心做手術。手術時,孩子的脊柱側彎度數已經達到將近90度。
據中山一院骨科專家李佛保教授介紹,如果長時間不治療,導致側彎度數太大,有可能會影響人體器官的正常運作。“有時呼吸、進食都可能困難。”他說,“如果側彎的部位越靠近頭部,手術的風險就越大,容易引發癱瘓。”
誤區二
戴矯形器能治好
專家
超過40度就要手術
很多患者和其家屬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發現脊柱側彎之后,并沒有到正規的醫院治療,而是希望通過矯形器來矯正脊柱。“并不是所有的脊柱側彎都可以通過矯形器治愈的。”中山一院的楊林軍教授表示,佩戴矯形器治療的主要是針對側彎不太嚴重,側彎度數在20度到40度之間的兒童和青少年。而側彎度數一旦超過40度,一般就必須要通過手術治療了。
誤區三
手術會影響長高
專家
兩者間無直接關系
許多家長往往擔心實行手術后會影響孩子的繼續生長。楊軍林介紹,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由于手術首先是對一段脊柱進行松動,然后置鐵釘,其上下脊柱仍然在生長。并且,對于處在青春期的患者來講,其身高的增長主要依賴于四肢骨頭的生長。
楊軍林表示,隨著手術方式的改良,如今脊柱側彎手術的創傷和患者的住院時間都已大幅縮短,“手術后一般3天就可以下地走路,5天就可以出院了。”術后再佩戴半年的矯形器,脊柱就可以基本恢復正常。但同時他也表示,脊柱矯正手術還是會帶有一些小的并發癥。“畢竟是那么大的一個手術,術后身體仍然會有一些受限,但基本不影響正常生活。”
專家提醒
家長要加強對孩子脊柱的觀察
1.輕度的脊柱側彎患者早期外觀的畸形并不明顯,往往在游泳、沐浴或者體檢時才發現。家長可以通過撫摸孩子的脊柱,觀察雙肩是否對稱等方式來判斷孩子的脊柱是否正常,如果發現異樣,應及時到醫院進行X光檢查。
2.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站姿、坐姿,不單肩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