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銀屑病病因尚不清楚,組織病理學共同特征為真皮T細胞異常增殖性疾病,因而本組疾病被認為與蕈樣肉芽腫有一定的相關性。
一、副銀屑病的病因
(1)感染因素
感染因素是副銀屑病病人常見的誘發因素,尤其對急性發病者、兒童患者。感染因素中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咽炎、扁桃體炎的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見。乙肝病毒感染對某些病人亦是誘發因素。所以副銀屑病患者要予防感冒。
(2)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已成為激發或加劇病情的首要因素。工作緊張,精神抑郁、焦慮,過度悲傷、家庭糾紛、夫妻不和等諸多因素,常會導致心理平衡紊亂,繼而出現神經,免疫系統功能紊亂,在銀屑病遺傳背景下,誘發副銀屑病或使其加重。
(3)外傷因素
包括燙傷、抓傷及手術等,在皮膚損傷處發生副銀屑病損害。
(4)飲食生活因素
不當的生活方式也是不容忽視的誘發因素。飲食往往可激發或加劇副銀屑病的病情。如辛、辣食物及飲酒、牛羊肉、海鮮等,過度勞累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5)氣候環境因素
在自然環境因素中,季節、氣候與副銀屑病的關系密切。多數角屑病屬于冬季型,因為寒冷、潮濕是常見的誘發因素。綜上所述,影響副銀屑病病情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個體,其影響不同,如果能找到相關的影響因素,加以適當控制或避免,就有可能延緩副銀屑病復發或控制病情。當然其影響因素常常不是單一的,需要患者細心地自我觀察發現。
二、副銀屑病的發病機制
副銀屑病是一組較為少見的皮膚病。無明顯自覺癥狀,病期長,無滿意的治療方法。急性苔蘚樣糠疹發作時,為泛發性紅色或棕色鱗屑性扁平丘疹,常有壞死、水皰和出血。皮疹成批地發生,檢查時往往同時發現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皮損。
通過基因South blot印跡,PCR技術分析T細胞受體基因重排示優勢T細胞克隆群的存在,提示局部浸潤細胞的調控異常與本病的發生和進展有一定的關系。
副銀屑病皮損多種形態,可以為點滴狀、斑片狀。常為大小不一的淡紅色及黃紅色斑,境界不很清楚,無明顯浸潤,其上被有少量鱗屑。發展較慢,呈慢性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