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又可稱為一過性腦缺血發作,是局灶性腦缺血導致突發短暫性、可逆性的神經功能障礙。其發作可持續數分鐘,但通常會在30分鐘內完全恢復。如發作超過2小時則常會遺留輕微神經功能缺損表現或頭顱CT及MRI顯示腦組織缺血征象。一般來講,傳統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定義時限為24小時內恢復。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也是腦梗死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經臨床統計顯示,未經治療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有1/3以上的患者將會發展成為腦梗死,每年有4%~8%的腦梗死患者發生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之后。腦梗死患者中,既往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史的人可占到10%,首次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后發生腦梗死的時間,1個月以內的占21%,1年以內的達33%,2年以內的則可達到50%。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可根據缺血的部位不同,而出現不同癥狀,常見的如眼前一過性黑蒙、霧視、視野中有黑點、眼前有陰影搖晃,光線減少或一側面部或肢體出現無力、麻木,有時也會表現出眩暈、頭暈、偏頭痛、跌倒發作、共濟失調、復視、偏盲或雙側視力喪失等。
因此如果近期內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頻繁,那么應當作為腦梗死的特級警報而及時就醫。發生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后,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防治,以預防病情進一步加重,發展成腦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