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體功能不全是常見的女性不孕因素之一。功能不全的黃體不能產生足夠的孕激素,從而導致受孕的機會大大減少。
黃體是隨著卵巢的周期變化即卵泡的發育、成熟、排卵,而形成和退化的。排卵后,卵泡的泡漿內產生黃體細胞,排卵后8~9天黃體發育成熟,直徑可達1~3厘米。黃體功能不全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基礎體溫上升不到0.5℃,經期延長等。
不孕不育專家講解:黃體功能不全的診斷
一、B型超聲波監測排卵:B型超聲波監測無創傷,對生殖細胞無害,可以連續動態觀察卵泡發育。陰道B超可測出5mm宜徑卵泡。自然排卵周期第5-7天可檢6g出一組小卵泡,第8~12天發展成優勢卯泡,直徑可達lomm,以后優勢卵泡以每天2~3mm的速度增大,逐漸發展成成熟卯泡。
二、基礎體溫測定:正常女性排卵后基礎體溫上升,黃體期體溫較增生期高0.3-0.5℃,無排卵者基礎體溫里單項型;有排卵,黃體功能不全者,基礎體溫里雙相型,但上升緩慢,黃體期較短,一般10d左右;黃體萎縮不全者,基礎體溫呈不典型雙相,體溫下降延遲或逐漸下降。
三、診斷性刮宮:觀察官腔大小、形態、宮壁是否平滑,軟硬度,副出物的性狀,了解是否有排卵或黃體功能是否健全。無排卵患者,子宮內膜呈增生現象,無分泌期變化;黃體功能不全者,經前于宮內膜仍停留早期分泌階段;黃體萎縮不全者,經前第五天內服呈混合型。診刮要注意選擇時間。
女性不孕、習慣性流產的患者,如果出現月經頻發就應考慮存在黃體功能不全的問題,可疑患者可以通過測量基礎體溫、檢測子宮內膜幫助確診。如果黃體期的體溫短于12天,或體溫上升較慢,下降較早,或黃體期體溫波動較大,均為黃體功能不全的表現。但注意應連續測定三個月經周期的基礎體溫才可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