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可脫彈簧圈介入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護理
護理
顱內動脈瘤是由于顱內局部血管壁異常產生的囊性膨出部分,是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患者出現劇烈頭痛,嚴重者出現意識喪失和神經功能障礙。隨著神經介入放射學發展,采用介入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具有創傷小、并發癥少、恢復快等特點。被廣大患者所接受,現將護里體會介紹如下。
1、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插管下進行栓塞,全程肝素化,以Ssldinger技術穿刺股動脈,先行全腦血管造影,了解腦血管情況,了解動脈瘤大小、形態、位置,并測量溜頸及瘤體直徑,根據測量結果選擇直徑與瘤體相當的彈簧圈,通過微導管位于動脈瘤腔內后,通過水解方法將彈簧圈釋放,直至腦動脈瘤達到完全封密填塞,最后通過DSA造影確定動脈瘤不在顯影為止,留置股動脈鞘管6小時。
2、護理方法
1、術前護理
2、心理護理
由于腦動脈瘤疾病患者多數起病急,在一剎那間患者的肢體感覺、運動、語言等功能受到嚴重障礙,加之患者及家屬對血管內介入治療不了解,擔心手術及治療效果,介入治療費用高,擔心自己會留有后遺癥,長期臥床,偏癱,失語,而顧慮重重,因此因此護士應耐心、細致對患者介紹這種治療方法的優點、目的及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的心理,加強對治療的信心,爭取在最佳時機接受介人治療,此外,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對家屬應詳細說明手術目的,結果及可能發生的危險,以取得患者家屬對疾病的了解和對手術選擇的同意。
3、一般護理
避免誘發動脈瘤破裂因此在待手術期間應絕對臥床休息,保持安靜,減少人員探視,避免患者情緒激動,保持血壓平穩,嚴密監測血壓,按醫囑應用擴張血管藥物 和尼膜通 1—2mg/h用靜脈泵注入 ,防止顱內血管痙攣,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低流量氧氣吸入,以保證腦組織的充分供氧,抬高床頭15。以利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保持大便通暢,給予患者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時藥物通便,以免大便時用力過大而致腦動脈瘤破裂,對尿失禁患者留置導尿管,并做好護理。并且觀察生命體征,意識狀態,瞳孔及肢體活動變化,如患者突然出現頭痛、嘔吐、意識障礙或局灶性定位體征,應考慮腦血管瘤破裂出血的可能,應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
4、患者準備
①協助患者完成必要各項檢查,重點查看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②常規術前做好腹股溝、會陰部處備皮;③禁飲、禁食6h;④作碘過敏試驗;⑤建立靜脈通道;⑥配血、備血。
5、用物準備
①器械準備各種規格造影管、導絲、微導管、微導絲、指引導管、水解彈簧圈、高壓注射器、丫閥等;② 藥物準備非離子型造影劑、生理鹽水、肝素、利多長因、魚精蛋白、地塞米松及搶救藥物;③電熱水壺、加壓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