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母乳喂養概念的深入人心,母乳性黃疸的發病率也在逐年遞增,對新生兒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因此,準媽媽們在孕期要注意預防母乳性黃疸,禁止盲目服用營養品與食物。此外,對新生兒的也要嚴密監測和加強隨訪,全方面防控疾病的入侵。
全方面防控母乳性黃疸的入侵
近年來發現有一種介乎生理與病理之間的新生兒黃疸,其持續時間比生理性黃疸長,黃疸程度比生理性黃疸重,發生在完全母乳喂養的新生兒。這種新生兒哭聲響亮,吃奶好、反應好、大便顏色與母乳喂養兒相同,除了黃疸程度稍深外,沒有任何病態。
母乳性黃疸分為早發性和遲發性兩型。一般在生后4-5天出現,逐漸加重,血中未結合膽紅素(膽紅素【譯】:是膽色素的一種,呈橙黃色。是臨床上判定黃疸的重要依據,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標)可達10-30mg/dl,升高的膽紅素水平可持續2-3周,然后緩慢下降,3-12周逐漸恢復正常水平。
發生母乳性黃疸的原因至今還未完全明確,可能是患兒的母親初乳中含有2α-20β孕二醇,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使膽紅素不能與這種酶相結合,使小腸對膽紅素回吸收增加,因而出現明顯示黃疸。
嬰兒出生后,宜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注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或黃疸逐漸加深或退而復現等情況,以便及時破損感染。有研究認為增加新生兒早早期乳汁攝入量,可使新生兒體內熱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進腸蠕動,使胎糞盡早排凈。減少膽紅素腸肝循環,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從而降低了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患病率。并可使新生兒及時獲得營養豐富的初乳(初乳【譯】:一般把產后4~5天以內的乳汁稱作初乳,蛋白質和無機質的含量較高)。對健康新生兒的母乳黃疸要嚴密監測和加強隨訪尤對生后2~3d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黃疸新生兒需建立必要的隨訪以便早干預防止腦損害。
預防母乳性黃疸的注意事項
(1)孕期絕對禁止服用含有激素的滋補品及食品或飲料等。
(2)慎重服用中藥人參類制劑及食品。母乳性黃疸預后良好,一般不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多數能自行恢復。
溫馨提示
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判斷新生兒液體射入是否充足的辦法是看新生兒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兒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數不足,有可能他的液體射入不夠,小便過少不利于膽黃素的排泄。我們應當保證新生兒的液體射入,一般新生兒的胎便應當2-3天就排完了,這樣就能減少其黃疸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