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息肉是發生癌變導致結腸癌的重要原因,因此人們對于此病也十分關心。如果不加以及時治療,結腸息肉容易發生癌變。結直腸息肉在治療前應仔細詢問家族史、作細致體檢及全面的消化道檢查,以分析伴發消化道其他部位息肉和其他臟器的腫瘤。下面是關于結腸息肉在接受治療過程中應該引起重視的治療原則介紹:
1、組織學類型
增生性,錯構瘤性和淋巴性息肉雖常為多發性,但很少有惡變傾向,盡可能采用經內鏡下摘除。管狀腺瘤惡變率低,宜行經肛或內鏡下腫瘤摘除。廣基絨毛狀腺瘤惡變率高,宜手術切除治療。
2、息肉的大小
直徑在1.0cm以下的息肉,內窺鏡摘除較易完成;直徑大于4.0cm時,應采用不同徑路的手術切除。
3、息肉的形狀
帶蒂息肉易于經內窺鏡摘除。平坦/彌漫性生長或浸潤性的病變,以及大的無蒂息肉,多為絨毛狀腺瘤或癌,應行手術切除。
4、息肉的數目
多個結腸息肉,如50個以上,可能為息肉綜合征,應先取1枚或數枚息肉行組織學檢查,然后再確定治療方案。
5、病灶部位
左半結腸息肉檢出率相對較高,且多為惡性變的腺瘤,故應及時切除。由于肛門功能的特殊需要,對直腸息肉或累及直腸的息肉病的治療,病灶的部位對術式選擇具有一定的影響。如在處理結腸較大的絨毛狀腺瘤時,宜行腸段切除,而在處理直腸內此類病變時,如其他因素允許,應首先考慮經肛腫瘤切除術。
溫馨提示:結腸息肉患者應注意改變大便習慣,包括大便時間、次數的改變,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特別是便秘與腹瀉反復交替出現,或者引起腹痛的時候,更要引起警惕。
【參考文獻《消化系統腫瘤防治專家談》《北京協和醫院外科住院醫師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