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太懂專業醫學知識的普通老百姓,認為所有的肝病都是同樣的表現癥狀。其實不然,具體的疾病有其特殊的表現征象。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作為肝病之一的肝硬化,有著哪些具體的癥狀。
在醫學上,肝硬化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肝病。患者的肝臟遭到一定程度的損害,逐漸地發生變形和變硬的情況。肝硬化主要的表現癥狀是肝功能損害和門脈高壓癥,患病人數的比例大概在0.007%,以40歲以上的中年人群為多發人群,特別是那些經常酗酒和飲食不規律的人,更是容易患上此病。在我國,該病多見于20~50歲的男性,而且其發病多與病毒性肝炎,如乙型、丙型,以及某些寄生蟲的感染有關。該病不具有傳染性,治愈率約在60%,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其治療的周期一般在3個月左右。
既然肝硬化是這樣一種疾病,那它究竟有哪些表現癥狀呢?
肝硬化作為一種慢性進行性肝病,其病程也是很緩慢的,有的病毒甚至可以潛伏上幾十年,一般來說,肝硬化病毒的蟄伏期為2到5年左右。通常情況下,肝硬化最早的癥狀是疲倦乏力。因為該病發病的速度較為緩慢,所以早期的癥狀不是特別明顯。患者會食欲不振,還可能會害怕食用一些油膩食物。由于肝臟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或者是膽汁的排泄不暢,導致血中的膽堿酯酶減少,從而減少了乳酸轉化為肝糖原,影響神經和肌肉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肌肉活動之后,乳酸積攢得太多的話,很容易導致食欲不振和人體消瘦的。出現了食欲不振的癥狀,經常還會伴隨有惡心、嘔吐和腹瀉等現象。肝功能異常和門靜脈高壓,通常就會產生這些癥狀的,如果肝硬化發展到晚期,還可能會出現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癥狀。
在肝硬化患者中,非常容易發生消化性潰瘍,其發病率較正常人要高,大概是18.6%,而正常人約為17.7%。急診內鏡檢查顯示,在肝硬化患者中,由食管靜脈曲張破裂而引起消化道出血者,大概有24%到41%,而非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者約為45%到76%。肝硬化患者還經常會發生膽系感染和膽結石。膽結石,也就是膽紅素鈣結石,其原因是由慢性溶血、巨脾分泌溶血素及膽系感染所形成的。
肝硬化患者的皮膚還很可能會有黃疸,它的血膽紅素多在17.1到51.3μmol/L以下,這多是由溶血所引起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存在障礙,所以對膽紅素不能攝取或相結合。而且如果肝細胞有炎癥和壞死的現象,那么黃疸會有所加深,可以達到68.4~85.5μmol/L以上,甚至達到342.0μmol/L。
以上就是一些肝硬化的主要癥狀的簡單介紹,希望對大家正確而全面地認識肝硬化這種疾病,有一定的幫助和引導作用。一些典型的肝硬化的表現癥狀,對其治療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本文由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內科 張震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