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寶寶剛出生時,皮膚的顏色紅潤,但喂母乳后不久,就發現皮膚變黃,而且久久不退。但寶寶能吃能睡,精神很好。經化驗,膽紅素多在每100毫升血20毫克以下。寶寶的肝臟和脾臟也不大,無貧血,白細胞數不高,肝功能正常。這就是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為1%-2%,甚至更高。為什么有些寶寶用母乳喂養后會出現黃疸呢?醫生研究發現,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與新生兒小腸對膽紅素的吸收有關。專家認為,母乳性黃疸是由于母親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特別高,使膽紅素在寶寶的小腸中被重復吸收,于是,寶寶便出現了黃疸并持續不退。那么,出現母乳性黃疸該怎么治療呢?
1.繼續母乳喂養
不主張為診斷而停母乳。正確的做法是鼓勵母親繼續喂奶,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養的方法。早發型母乳喂養性黃疸鼓勵頻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喂奶最好在每天10次以上,同時密切觀察患兒的黃疸及一般狀況、吃奶及體重增長情況。
2.干預措施
當出現高膽紅素血癥時,根據情況采取停母乳及其他干預措施。各種干預手段以盡可能不影響母乳喂養為前提,盡快降低膽紅素水平。目前比較公認的干預標準為血清膽紅素275~425μmol/L(16~25mg/dl)時停母乳,改配方奶喂養2天以上,直到膽紅素降到安全范圍再恢復母乳,300~375μmol/L(17.6~22mg/dl)時,暫停母乳改配方奶同時給予光療。輕時可以繼續吃母乳,重時應該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早產未成熟兒,血清膽紅素達到170μmol/L時應停母乳給予光療。
晚發型母乳性黃疸,血清膽紅素<257μmol>257μmol/L(15mg/dl)時,暫停母乳3天;>342μmol/L(20mg/dl)時則加光療,一般不需用人血白蛋白或血漿治療。
3.支持療法
同時注意保暖,增加熱量、營養,預防感染。
4.酶誘導劑
給以保肝、酶誘導劑等藥物治療。
母乳性黃疸不需要吃藥。輕時可以繼續吃母乳,重時應該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營養品,為使寶寶得到必需的營養,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養的方法。暫停期間,可以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以保證乳汁持續分泌,等寶寶黃疸減輕或消退后,再繼續母乳喂養。此后,即使有輕度黃疸,也不必再停母乳。一般來說,隨著月齡的增長,黃疸可逐漸消退,對寶寶生長發育并無多大影響,不必過于擔心。如果停用母乳后黃疸沒減輕,或反而加重,應該再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