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彎曲有哪些病因?脊柱側彎的病因是多種多樣的,治病的病理也非常復雜,需要根據不同情況來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因此很多家長都對這個問題非常的關注。那么脊柱彎曲有哪些病因?下面來看看專家是怎么說的吧。
脊柱側彎經常在10至14歲之間的青少年中發現,因為這一時期是人一生中第二個生長高峰,脊柱生長比較快,原本輕微的脊柱側彎此期加重也較快,所以家長對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應特別注意。多數脊柱側彎患者是因為先天脾腎不足,骨質發育不良,后天脾胃失養、營養不良、偏飲偏食、體質虛弱經久不加調治加之廣大的中小學生繁重緊張的學習,又不能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使正在生長的骨骼不能正常發育所造成的,沒有癥狀也應及時矯正。
目前,我國醫療保健和健康普查體系還不夠完善,大部分脊柱側彎患者都無法通過普查早期發現,患者多是有了癥狀后才到醫院就診,最為突出的認識誤區是:“凡是沒有癥狀的脊柱側彎,就不需要矯正治療。”
部分患者父母自行給孩子口服一些補鈣產品,誤認為此病由缺鈣引起,從而拖延了最佳治療時期,使孩子脊柱的側彎度數越來越大。要徹底治愈脊柱側彎,必須認清發病機理,才能標本兼治。
脊柱側彎的病理改變,并不局限于椎骨。它可累及椎旁、椎間組織,肋骨、胸廓、椎管及心肺等臟器的改變。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程度,其病理改變亦各不完全相同,現將相同的病理改變分述如下。
1.椎骨的改變
椎骨的畸形是脊柱側凸的基本病理改變,除先天性側彎外,脊彎患者常隨側彎的加重而產生椎體兩側或椎體前后的高度不等,即楔形改變,左右楔變形成側彎,前后楔變,常常是前側高度減少,造成后凸,若兩者合并存在則形成側后凸。椎體兩側不對稱,凸側增大,凸側椎弓根增粗增長,同側的橫突隆起,椎板增厚,而凹側椎弓根變短,使椎管呈凸側長凹側短而近似橫三角形。棘突偏離中線而倒向凹側。整個椎骨向后旋轉。
2.肋骨與胸廓的改變
隨著椎骨的旋轉,肋骨產生一側隆起,一側凹陷,凸側的肋椎角變銳,而凹側的肋椎角增大,凸側肋間隙變寬,凹側肋間隙變窄。由于凸側肋骨隆起,肋骨角度變小,因而胸廓畸形,凹側胸腔變窄。肋骨本身也常由扁平形改變為三角形。
3.椎間盤改變
椎間盤的形態隨著椎體的楔變而楔變。在凸側椎間盤增厚,纖維環層次增多,而凹側間盤變矮,纖維環變薄,而髓核移向凸側。盡管椎間盤在顯微鏡下改變不大,但文獻報告側彎患者椎間盤中氨基乙糖含量明顯減少。相反,酸性磷酯酶含量增加。同時側彎可以引起間盤蛋白糖結構變化。
4.椎管的改變
由于脊柱側彎,生理曲線消失,椎管變形,使脊髓及神經根弛張不一,脊髓偏離椎管中央,常偏向凹側,緊貼凹側椎弓根旁,因而畸形加重,可產生脊髓受壓或神經根牽拉。也可引起腰背及四肢某部知覺減退。
5.椎旁肌改變
脊柱側彎患者常伴有椎旁肌萎縮,兩側不等,凹側更為明顯。在顯微鏡下觀察,有些肌肉有變性,橫紋消失,肌核減少,間隙纖維增生。有些學者發現彎曲患者的椎旁肌部分肌梭結構發生改變,在側彎角度大于50°者更為明顯。有些學者認為特發性脊柱側彎是肌源性的。還可造成腰背及四肢某部萎縮,皮溫減低,皮膚潤滑度及汗腺分泌改變。
6.胸腔內臟改變
主要是肺臟和心臟的功能改變,由于脊柱側彎,椎體旋轉,引起胸廓畸形及呼吸肌疲勞,肺擴張相應受限。肺功能障礙后,可導致缺氧,低氧血癥又可引起血球體積增大,進而導致血粘度增高,微循環阻力加大,肺動脈壓升高,右心負荷加大,嚴重者最后可導致心肺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