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根據致傷機理、損傷部位、穩定性等有以下幾種分類方法。
1.根據受傷時暴力作用的方向可分為
①屈曲型
最常見。受傷時暴力使身體猛烈屈曲,椎體互相擠壓使其前方壓縮,常發生于胸腰段交界處的椎骨,可合并棘上韌帶斷裂。暴力水平分力較大時就產生脫位。
②伸直型
少見。高空仰面落下時背部被物阻擋,使脊柱過伸,前縱韌帶斷裂,椎體橫行裂開,棘突互相擠壓而斷裂,或上椎體向后移位。
③屈曲旋轉型損傷
暴力使脊柱不僅屈曲且伴有旋轉,可發生椎骨骨折外,常有關節突骨折及脫位。
④垂直壓縮型
暴力與脊柱縱軸方向一致,垂直擠壓椎骨,使椎骨裂開,骨折塊常突向椎管壓迫脊髓。
脊柱損傷的類型及病理分析
2.根據骨折后的穩定性,可分為
①穩定型
椎體壓縮高度未超過50%;單純橫突骨折。
②不穩定型
椎體高度壓縮超過50%;椎體畸形角>20°;伴脊髓神經功能損害;骨折伴脫位;壓縮骨折伴棘突或棘間韌帶斷裂等。
3.Armstrong-Denis分類
是目前國內外通用的分類。根據三柱理論將脊柱分為前、中和后柱。前柱包括前縱韌帶、椎體及椎間盤的前半部,中柱包括椎體及椎間盤的后半部及后縱韌帶。后柱包括椎體附件及其韌帶。
共分為
①壓縮骨折
椎體前柱受壓,椎體前緣高度減小而中柱完好。
②爆裂骨折
脊柱的前中柱受壓爆裂可合并椎弓根或椎板縱行骨折。椎體前緣及后緣的高度皆減小,椎體的前后徑及椎弓根間距增寬。
③后柱斷裂
脊柱后柱受張力斷裂,致棘間韌帶或棘突水平橫斷;并可延伸經椎板、椎弓根、椎體的水平骨折,即Chance骨折。故可累及中柱損傷。
④骨折脫位
脊柱三柱受屈曲、旋轉或剪力作用完全斷裂,前縱韌帶可能保持完好。
⑤旋轉損傷
旋轉暴力經椎間盤的損傷,損傷椎間盤明顯狹窄而椎體高度無明顯改變。損傷間盤的上下椎體邊緣有撕脫骨折。
⑥壓縮骨折合并后柱斷裂
不同于后柱斷裂,因中柱未受張力作用損傷。
⑦暴裂骨折合并后柱斷裂
4.按部位分類
可分為頸椎、胸椎、腰椎骨折或脫位。按椎骨解剖部位又可分為椎體、椎弓、椎板、橫突、棘突骨折等。
5.頸椎骨折脫位類型
頸3~7可發生椎體壓縮骨折;頸椎脫位由于一側或二側小關節交鎖所致;環椎可發生爆裂性骨折(Jefferson骨折);樞椎可發生鑿狀突骨折及伸展型絞刑者骨折(Hangman's骨折)。以及C1-2的脫位等。
6.外傷性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ity SCIWORA
多發生于兒童和中老年患者,特點是影像學檢查無骨折脫位。它和兒童脊柱生理解剖特性有關。中老年則多伴有頸椎病,發育性椎管狹窄等病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