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治療對于促進肝內脂肪及其伴隨炎癥的消退,以及阻止其向肝纖維化,肝硬化發展有積極意義,然而,至今尚無防治脂肪性肝炎的有效藥物,現有祛脂保肝藥物主要用于伴有肝功能損害和(或)癥狀明顯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輔助治療,目前常用的祛脂藥物包括膽堿,蛋氨酸和部分B族維生素。下面我們一起看看臨床常用治療藥物介紹。
1、膽堿
膽堿是卵磷脂的組成部分,是磷酰膽堿的前身物質,在促進磷脂合成加速肝內脂肪轉運和脂蛋白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它還參與體內甲基轉換作用和脂代謝過程,人類幾乎完全缺乏膽堿氧化酶,所以它在體內很少代謝轉化,國內常用的膽堿制劑為氧化膽堿,用法為每次0.3~1.0mg,3次/d口服;針劑有復方膽堿,每次2ml肌注,這些藥物適合于蛋白質-熱量不足或惡性營養不良以及長期接受胃腸外靜脈高能營養治療者,對其他類型的脂肪肝無效。
2、蛋氨酸
蛋氨酸是一種必需氨基酸,在體內提供甲基合成膽堿,對機體磷脂代謝以及生物膜結構和功能完整性的維持起重要作用,因而具有促進肝內脂肪代謝及保肝,解毒等功效,飲食中缺乏膽堿和蛋氨酸,或給予蛋氨酸拮抗物——乙硫氨酸可引起大鼠脂肪性肝炎和纖維化,及時補充蛋氨酸則肝臟病理學改變迅速逆轉,但過多補充蛋氨酸則易形成高蛋氨酸血癥,增加肝性腦病的危險,現認為蛋氨酸可能與膽堿一樣,僅適用于蛋白質,熱量不足所致脂肪肝的治療,因其效用僅為膽堿的10%~20%,故劑量相對較大,用法每次1~3g,3次/d口服,肝功能不全和肝性腦病者禁用。
3、維生素
維生素B,C,E在體內參與肝臟脂肪代謝,對肝細胞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在人類各種原因的脂肪肝,特別是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機體可因脂肪組織堆積,合并飲食中維生素缺乏,以及肝臟對維生素攝取障礙和消耗增多,導致肝臟內維生素缺乏,因此,額外補充維生素B,E,β胡蘿卜素等抗氧化劑似有助于防治酒精性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B族維生素對肝細胞有保護作用,泛酸素在組織內變成輔酶A,體內許多反應(包括脂肪酸的氧化及合成)需輔酶A參與;生物素是脂肪,蛋白質,糖代謝中所必需的羧化酶的組成部分;吡哆醇可阻止并減輕乙醇代謝產物乙酰與肝細胞內胺結合產生的細胞毒性,煙酰胺,維生素B12,葉酸等在體內脂代謝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補充維生素不當極易產生毒性反應,并且在臨床上至今尚未發現維生素B,E防治脂肪肝療效確切的報道,因此,對于脂肪肝患者補充維生素應慎重選擇其劑型,劑量和療程,短期內適量補充常規劑量的維生素B6,B12,葉酸以及復方制劑(復合維生素B片),維生素C,E可能有利于調節蛋白質及脂類代謝。
4、氨基酸制劑
蛋白質是機體各種組織的基本構成原料,對維護和恢復肝功能,促進組織的修復和各種免疫球蛋白,酶的合成均有重要作用,蛋白質缺乏可導致脂肪性肝炎,在酒精性肝病時亦常伴有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而營養不良又可加劇酒精性肝損害,要維持人體各種組織內蛋白質的一定含量,需補充外源性氨基酸,以提供機體合成因代謝而消耗的蛋白質,氨基酸制劑主要用于惡性營養不良以及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引起的脂肪肝的治療,對于體型消瘦的酒精性脂肪肝,尤其伴有低血漿蛋白者,亦需加用氨基酸輔助治療。
5、肉毒堿乳清酸鹽
肉毒堿是人體內能量代謝所必需的一種營養物質,在脂肪代謝中起著重要的生物學作用,人體內的肉毒堿主要來源于食物,也可通過食物中氨基酸經肝臟合成,乳清酸是合成尿嘧啶核苷酸的重要中間產物,是DNA,RNA生物合成過程中的前體物質,可使受損細胞DNA和蛋白質合成的酶系統正常化,進而阻止受損細胞壞死并促進細胞修復和再生,肉毒堿和乳清酸以鹽的形式存在,使人體對乳清酸的溶解度和吸收程度大大增強,乳清酸的作用得以真正發揮,乳清酸的親脂性又促進了肉毒堿的抗脂作用,目前臨床應用表明,肉毒堿乳清酸鹽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的血脂,肝功能及臨床癥狀。
6、熊去氧膽酸
廣泛用于膽固醇性結石,膽汁淤積等膽系疾病的預防和治療,近來,發現其對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慢性病毒性肝炎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等均有明顯的治療作用,熊去氧膽酸治療慢性肝病的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拮抗疏水性膽汁酸的細胞毒作用,保護肝細胞膜;增加內源性膽汁酸的分泌,減少其重吸收;保護線粒體;抑制細胞凋亡;調節免疫;影響細胞內信號傳導,熊去氧膽酸口服僅少量進入血循環,其治療作用不取決于血藥濃度,而與膽汁中藥物濃度有關,本藥不宜與考來烯胺(消膽胺)或含氫氧化鋁的制酸劑同時使用,因可阻礙本品的吸收,急性膽囊炎,膽管炎發作期以及膽道完全阻塞者禁用,推薦劑量:每天8~15mg/kg,分3次口服,3個月為1療程,一般常常需治療半年以上。
7、抗氧化劑
在細胞保護藥物中,抗氧化劑可抑制氧自由基的脂質過氧化,目前已被用于實驗動物和人類酒精性肝病及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動物實驗研究表明,牛磺酸可明顯減輕高脂飲食+酒精大鼠的血脂,肝功能和脂肪肝的程度,但對酒精性肝纖維化無明顯改善作用,還原型谷胱甘肽(GSH)可對抗自由基的攻擊,抗脂質過氧化,保護肝細胞膜,改善肝臟內各種酶的活性,保護機體免受外源性有毒物質的損害,促進肝臟的合成功能,激活膽酸活性,促進膽酸的排泄,GSH作為一生理因子,已用于各種急慢性肝病,包括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藥物及毒物性肝損害的治療。
8、降血脂藥物
脂肪肝病人應權衡利弊,慎重考慮是否需用降血脂藥物,因部分降血脂藥物雖能有效降低血清中血脂水平,卻不能很好地清除肝臟中的脂肪沉積,且長期大劑量使用有一定的肝毒性,因此,對于不伴有高脂血癥的脂肪肝患者而言,原則上不用降血脂藥物;對于酒精性脂肪肝伴有輕至中度高脂血癥,徹底戒酒是最好的治療措施,一般也不需要加用降血脂藥物;對于肥胖癥,糖尿病相關性脂肪肝伴有的高脂血癥,在治療原發病,控制飲食,增加運動3個月后,如血漿總膽固醇仍大于6.46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大于4.13mmol/L,或三酰甘油大于2.26mmol/L則應給予對肝功能影響較小的降血脂藥物;對于原發性高脂血癥所致脂肪肝的治療也應采取綜合措施,在減輕精神負擔,適當增加運動及飲食治療效果不滿意時,才考慮使用降血脂藥物治療,且劑量不能太大,并且需要定期監測肝功能,必要時可與保肝藥物聯合應用,或在肝功能損害得到糾正后,再加用降血脂藥物治療。
溫馨提示:適當采取高蛋白飲食,減少油膩、高脂肪食品和甜食的攝入,盡量不要宵夜。肝病患者要尤其注意運動的動靜適宜,不可一整天也不運動,也不可進行劇烈的球類運動,選擇散步、爬樓梯等簡單的運動或者偶爾的游泳,但一定要長期堅持,不能懈怠。
【參考文獻:《脂肪肝合理用藥187問》、《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