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不但是西方工業化國家,近來也是我國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首要致死原因。而高膽固醇血癥或其他血脂異常是冠心病、腦卒中等常見的心腦血管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大量研究已證明冠心病的死亡率與血清膽固醇水平直接相關。在我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膳食結構變化即過量攝入高熱卡、高脂肪食物,同時緊張的生活方式及精神狀態使總體人群血脂水平升高,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日益增多,故越來越引起人們重視。
所謂高脂血癥是指由于脂肪代謝或運轉異常使血漿一種或多種脂質高于正常。通常把高脂血癥分為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脂血癥、低密度脂蛋白血癥、混合型高脂血癥四個類型。此外還可按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屬于家族性基因缺陷導致脂代謝的紊亂,繼發性是因其他疾病或藥物影響,更多是由于不良的膳食習慣所致。
對高脂血癥患者來講,無論有無癥狀都應接受合理的降脂治療。高脂血癥的治療分為非藥物和藥物治療兩種。
非藥物治療措施包括飲食和其他生活方式的調節,用于預防血脂過高,也是高脂血癥治療的基礎。
飲食調節的關鍵是控制總熱卡量,主要指脂肪、糖、淀粉類,尤其膽固醇(如蛋黃、動物內臟等)和動植物脂肪(包括植物油)的攝入量;應適當增加蛋白質并調整米、面等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嚴格控制各類酒的飲入(包括啤酒)。同時注意運動鍛煉和戒煙。
當嚴格控制飲食3個月后未收到明顯療效時,應堅持藥物治療。不同類型的高脂血癥選用不同藥物進行治療。
高膽固醇血癥首選他汀類藥物,如洛伐他汀(美降之)、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普拉固)及氟伐他汀等,對膽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極度增高者,可采用他汀類和膽酸隔置劑(如考來烯胺和考來替哌)聯合治療。盡管大多數他汀類藥物均有輕度降低甘油三脂的作用,但臨床上甘油三脂顯著增高的患者仍應選用貝特類,如非諾貝特、力平脂、必降脂及吉非羅齊(諾衡)。混合型高脂血癥可用他汀類及貝特類聯合治療。
當然,藥物治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同時必須注意,調脂的治療應長期堅持,切忌隨意停藥。無論何種類型的高脂血癥停用降脂藥后,血脂仍會上升。在開始藥物治療后4~6周內,應復查血漿膽固醇、甘油三脂等。根據血脂改變調整用藥。
溫馨提示:如果經治療后血脂已降至正常,仍應繼續用藥,以后每3~6月復查血脂,并同時復查肝腎功能和肌磷酸激酶。如果血脂未能降至正常,則應考慮加大劑量、改用其他藥物或聯合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