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的診斷可以通過了解患者發病年齡、便血顏色及伴有的并發癥等綜合因素進行分析,做出初步判斷結果。如果還不能確診,對于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仍不明確者,可進行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可更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進而避免誤診、誤治的發生。
便血疾病的兩步診斷法
1、體格檢查
(1)小腸病變:急性出血壞死性小腸炎,常呈突然發作性腹痛、腹瀉、便血和毒血癥(毒血癥【譯】:指細菌毒素從局部感染病灶進入血液循環,產生全身性持續高熱,伴有大量出汗,脈搏細弱或休克。)。
(2)肛管疾病:脫出肛外的內痔及混合痔,在肛門外可見圓形突起的暗紅色的小腫物,直腸鏡檢查可見內痔呈圓形暗紅色痔塊。
(3)全身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熱患者起病急,有發熱、頭痛與腰背痛,查體可見面部潮紅,血壓偏低或出現休克,腎功能損害較重。重者除便血外常常伴有咯血、尿血及皮膚部膜出血。
(4)直腸及結腸疾病:慢性非特異性直腸。結腸炎查體可發現下腹及左下腹壓痛,左下腹可觸及腸壁增厚的腸管。腸結核、克羅恩病腹痛常位于右下腹或臍周,壓痛明顯。
(5)下消化道血管病變:腸套疊時除腹痛外腹部可出現腫塊,小腸套疊腫塊多發生在臍周,移動性較大,回盲部套疊腫塊常位于右下腹,呈香蕉形,表面光滑,疼痛發作時包塊變硬,間歇期腫塊變軟。
2、實驗室檢查
(1)血液檢查:傷寒患者血培養可找到致病菌,白血病患者周圍血檢查可發現幼稚細胞,骨髓檢查可確診。血小板減少癥周圍血及骨髓檢查均可發現血小板異常減少。
(2)糞便檢查: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及阿米巴腸病,便常規檢查均可呈膿血便,但潰瘍性結腸炎糞便反復培養無致病菌生長,而細菌性痢疾可培養出致病菌。阿米巴腸病患者,新鮮糞便反復鏡檢可找到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或包囊。
(3)內鏡檢查:纖維結腸鏡檢查可發現直腸、乙狀結腸及整個結腸的病變,尤其是電子結腸鏡的廣泛應用對大腸病變有了更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價值。
(4)X線鋇餐及鋇灌腸檢查:X線鋇餐,特別是氣鋇雙重造影能提高X線診斷率。
(5)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經以上檢查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仍不明確者,可進行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一般出血速度在每分鐘0。5mL以上時,動脈造影可以顯示出血部位。
溫馨提示:
有些疾病引起的便血量很小,常常用肉眼不能發現,而少量的消化道出血,是早期結腸癌的重要癥征,如能盡早發現便血,對確診疾病及取得治療的良好時機有著重要的意義。臨床上一般以大便潛血試驗來檢查糞便中混有的少量血液。
【參考文獻:《肛腸病診療精要》《便血與肛門疼痛鑒別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