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一旦確診患有胃下垂后,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避免病情惡化,減輕痛苦,下面小編為您整理兩種簡單有效確有康復保健作用的食療方法,可根據您的病情和身邊所擁有的材料酌情考慮采取其中一種。
豬肚黃芪湯
[材料] 豬肚1只,黃芪200克,陳皮30克。
[做法] 將豬肚去脂膜,洗凈,黃芪、陳皮用紗布包好放入豬肚中,麻線扎緊,加水文火燉至豬肚熟,再加適量調味品,趁熱食肚飲湯,分4次2天食完。5只豬肚為一療程。
[功效] 黃芪(黃芪【譯】: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為補氣要藥,李時珍稱其為“補藥之長”,尤其善于益氣升陽,治療各種臟器下垂;陳皮理氣健脾,和中消滯;《隨息居飲食譜》(《隨息居飲食譜》【譯】:是一部著名的營養學專著)說豬肚能“補胃,益氣”。豬肚黃芪湯可補中氣,健脾胃,行氣滯,止疼痛,對于中氣不足,脾胃虛弱之胃下垂,頗有效驗。
豬脾棗米粥
[材料] 豬脾2具,大棗10枚,粳米100克。
[做法] 將豬脾洗凈切片,鍋中微炒,加入大棗、粳米添水煮粥,可酌加白糖調味,空腹服食,每日1次。半個月為一療程。
[功效] 豬脾可健脾胃,助消化;大棗和胃養脾,益氣安中:粳米補胃氣,充胃津。共煮為粥對胃下垂引起的形體消瘦、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確有康復保健之效。
溫馨提示:兩款食療法均有康復保健之效,祝您和您的家人早日遠離胃病的痛苦!
【參考文獻《手足耳療治百病》《單方獨味補養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