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脫位即組成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失去對合關系。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占全身關節脫位的50%,肩關節脫位多由傳達暴力或杠桿作用所致,側方跌倒,手掌著地,軀干傾斜,肱骨干高度外展、外旋位,由手掌傳達到肱骨間的外力可沖破關節囊的前壁,向前滑出,造成肩關節前脫位,當肩關節前方受到沖擊時,可使肱骨頭向后沖破關節囊造成肩關節后脫位,此時,肱骨頭強力過度內旋亦可造成肩關節后脫位。肩關節后脫位臨床較為少見。
肩關節脫位的原因:
一、外傷
患者側向跌倒,患肢手掌或肘后著地,暴力沿著肪骨干傳至肋骨頭,使肋骨頭沖破較薄弱的關節囊前壁,滑至除突下間隙,形成吸突下脫位,此種脫位較為多見。若暴力過大,則肋骨頭可被推至鎖骨下部成為鎖骨下脫位,但臨床上較為少見。
二、暴力所致
肩關節脫位按肱骨頭的位置分為前脫位和后脫位,肩關節前脫位者很多見,常因間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時上肢外展外旋,手掌或肘部著地,外力沿肱骨縱軸向上沖擊,肱骨頭自肩胛下肌和大園肌之間薄弱部撕脫關節囊,向前下脫出,形成前脫位,肱骨頭被推至肩胛骨喙突下,形成喙突下脫位,如暴力較大,肱骨頭再向前移致鎖骨下,形成鎖骨下脫位,后脫位很少見,多由于肩關節受到由前向后的暴力作用或在肩關節內收內旋位跌倒時手部著地引起,后脫位可分為肩胛崗下和肩峰下脫位,肩關節脫位如在初期治療不當,可發生習慣性脫位。
三、杠桿作用力
當上肢高舉、外屜、外旋時,肪骨大結節與肩蜂緊密相接,并形成杠桿力的支點。若手掌撐地暴力上傳或暴力使上肢過度外展,肱骨頭受力后向前下部滑脫,成為盂下脫位。因胸大肌和肩腫下肌的牽拉,肱骨頭又滑至肩前成為喙突下脫位。
溫馨提示:肩關節脫位分前脫位和后脫位兩種。以前者多見,多因間接暴力所引起。如當上肢外展、外旋及后伸時,手或肘部著地,暴力即沿肱骨縱軸向近側端沖擊,肱骨頭突破關節囊前壁或自下方脫出,移位至喙突下或鎖骨下方。肩關節脫位多見于青壯年及男性中學生,有的病人還伴有肩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