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家長“無知”,媽媽身高1.68米,兒子18歲身高只有1.55米,經骨齡檢測竟然發現孩子無法再“長個子”......
女孩11歲來月經2年,男孩12歲長“喉結”,近期1~2年“不長個子”,女孩身高不到150cm,男孩身高不到160cm,當聽說孩子已經發育成熟,預測骨齡已經超過15~18歲,無法再長高時,媽媽傷心地哭了起來……。
一、 孩子的最終身高是由骨齡決定,并不是由年齡決定!
骨齡指骨骼的年齡,簡稱骨齡。而骨齡和實際年齡并不一定相同,人的身高增長更多是與骨齡相關,而不是取決于實際年齡。通常來說,女孩骨齡超過15歲,男孩骨齡超過17歲,骨骺大多已閉合,幾乎沒有再長高的機會。
二、由于家長“無知”,導致孩子最終“矮小”的因素有那些?
誤區一:“個矮”骨齡越小越好,最終小孩總會長高,執著的等待有奇跡發生。
在我們內分泌專科屢見不鮮的例子:17~18歲男孩,個子僅125~129cm,骨齡只有7~9歲,甚至有一32歲成人,個子僅128cm,檢測骨齡僅只有8歲半,至成人(甚至32歲)一直無男性性征(無陰莖、睪丸增大,無喉結)。
這類小孩矮小的原因:生長激素完全缺乏,即使骨齡明顯落后于實際年齡,最終“不長個”。
(一)生長激素缺乏癥(侏儒癥)
1.是過去矮小中最常見的一類,男孩多見,如出生時難產(出生時臀位產,最終1/3 小兒患“侏儒”)
2.多數從幼兒園或小學開始就會比同班小朋友矮1~2個頭(10~20cm左右);
3.身高每年增長速率慢(<4cm/年);
4.骨齡自幼甚至到成年人仍落后于實際年齡2歲以上;
5.多數有青春發育期延遲(14~16歲男孩無陰莖、睪丸增大,也無變聲、長喉結);
6.成年時身高不足150cm。
(二)與遺傳有關的家族性矮小的小兒:
這類小孩矮小的原因:生長潛力較正常小兒差,最終“矮小”。
1.父母(或一方)身材偏矮;
2.有其獨特的生長方式:
①出生時身長正常或偏小,多數從幼兒園開始就會比同班小朋友矮半個頭(5cm);
②每年的身高增長速度較正常兒童少1~2/cm/年;
③青春發育期無 “躥個”(約1cm/月);
④青春發育前骨齡常落后于實際年齡,而青春發育期即使不“躥個”,原落后的骨齡可達到甚至明顯的超過實際年齡,最終“矮小”。
誤區二:不相信“性早熟”會致“矮小”。
性早熟或青春期發育偏早:指女孩在8~10歲前表現為乳房增大,男孩在9~11歲前表現為陰莖和睪丸的增大。無論男孩還是女孩早期雖然暫時“個子高”,但由于過早的性發育和來月經,性激素提早大量分泌,骨骺成熟過快、骨齡明顯的超前,致骨骺提前融合,過早的停止生長,而最終矮小,女孩身高不足150cm,男孩身高不足160cm。
三、面對孩子不理想身高如何就診?
臨床讓我們小兒內分泌專科醫師憂心的是:有的家長認為 “孩子有早長晚長”的錯誤觀點,或盲目應用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所謂的“增高的藥品和用品”,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而耽誤小兒的終生。
因此,小兒內分泌科的專家提醒:如果發現你孩子長得矮小,家長既不能病急亂投醫,也不應任其自然,建議您去深圳市兒童醫院(內分泌專科)就診,盡早做骨齡測試,明確病因,把握矮小兒童的最佳治療時機。如果需要就診前溝通就診事宜,可以在網上留言,我會在方便是時候給您回復,如果外地患者不方便就診,有一些檢查資料的,可以通過電話咨詢,與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