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纖維化屬于肝臟疾病中比較末期的疾病,是肝臟疾病向肝硬化發展的必經階段。肝纖維化的病因種類頗多,在臨床上多見有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如果在早期能給予有效的治療,或是能直接抑制細胞外基質的合成和/或促進其降解,該病是可以逆轉的。
肝纖維化的發病機理
在正常肝組織中,各種細胞及細胞外基質萬分有精確的相對比例和特定的相對空間位置,通過細胞之間、細胞與細胞外基質之間的信號傳遞精確地調控著結構、功能和代謝狀態,成為一個相對穩定的微生態系統。從動態的觀點來看,纖維增生是指各種細胞外基質合成增加,而纖維分解則是指細胞外基質的降解過程;肝纖維化的發生、發展和轉歸取決于二者的“凈效應”。
急性肝損害所致肝臟纖維增生是機體對于肝實質損傷的一種修復反應,一旦病因去除則過多的細胞外基質被降解,肝組織內細胞內細胞與基質萬分恢復正常,因而不產生肝臟纖維化。但慢性肝病所致的持續或反復的肝實質炎癥壞死可引起纖維結締組織大量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對或絕對不足,因此大量細胞外基質沉積下來形成肝纖維化。如果肝纖維化同時伴有肝小葉結構的破壞(肝再生結節),則稱為肝硬化。
但是,在臨床上難以將兩者截然分開,因為慢性肝病由肝纖維化到肝硬化是一個連續的發展過程。近年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表明,如果能給予有效的病因治療,或能直接抑制細胞外基質的合成和/或促進其降解,則已經形成的肝纖維化甚至早期肝硬化也是可以逆轉的。
肝纖維化的常見誘因
1、酗酒。酗酒是肝硬化最常見的病因。酒精性肝硬化可能發生在10年以上的大量飲酒后。
1、藥物和毒物。肝臟是藥物清除、生物轉化和分泌的主要場所。當藥物代謝過程中,毒性產物的產生速率超過安全排泄的速率時就會引起肝損傷。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或反復接觸某些化學毒物,均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最后演變為肝硬化。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或是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這類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肝臟,引起感染而致肝硬化。
2、病毒性肝炎。病毒的持續性存在,會導致肝實質發生炎癥、壞死等病理變化,致使肝臟持續不斷的纖維增生而逐漸形成肝纖維化,由此可見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的重要性。
3、酒精性肝炎。酒精會對肝臟產生氧化應激和脂質過氧化損傷,進而可誘發肝臟代謝紊亂,促進炎癥免疫反應和肝纖維化的發生。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一種由于脂肪堆積在肝臟引起的感染。發病原因未明,但是可能與肥胖、高膽固醇、甘油三酯和糖尿病有關。
5、膽汁淤積。原發性膽管性肝硬化發生于膽汁淤積于肝臟并發感染。病因未明,可能與免疫系統有關。
6、遺傳性疾病。如肝豆狀核變性,囊性纖維病,或者血色素沉著病。α-1抗胰蛋白酶不足癥是另外一種由于蛋白質聚集在肝臟引起肝硬化的遺傳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