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咽痛、流鼻涕、打噴嚏等都是感冒的癥狀,感冒是一種常見的外感病,任何年齡任何季節都有可能患上感冒,不同人群的恢復時間也大不相同,有的人兩三天即可康復有的人要一周左右,這都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而定,不管怎樣都要保持愉悅的心情,對于身體的康復有很好的作用,下面我們來從中醫角度了解一下感冒的病理病因。
“時行感冒”即現代醫學所稱的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臨床特點是起病急、病程短、高熱、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秋輕度呼吸道癥狀。流行性感冒的傳染性大,易引起暴發及大流行。甲型流感病毒因抗原轉變而產生新亞型時,即能引起大流行,約每隔10-15年1次,乙型為4-6年1次,丙型則常呈散發。
病原體:
病原體為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屬RNA病毒,球形,直徑80-120nm。中心核蛋白有型的特異性;囊膜內層膜蛋白也有型的特異性;外層為脂質,上有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具有亞型和變種的特異性。根據核蛋白抗原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
現代醫學病理:
流感病毒主要由空氣飛沫傳入呼吸道。病毒的神經氨酸酶破壞神經氨酸,使粘蛋白水解,糖蛋白受體暴露,繼而進入細胞內。病毒的核蛋白與上皮細胞核蛋白結合,在核內組成核糖核酸型的可溶性抗原,并滲透出至胞質周圍。復制的子代病毒進一步擴散感染,產生炎癥反應。臨床上可引起發熱、肌肉疼痛和白細胞減低等全身毒血癥樣反應,但不發生病毒血癥。 在單純型流感發病過程中,纖毛上皮細胞變性、壞死和脫落。2周后纖毛上皮細胞重現并修復。流感病毒肺炎的肺臟充血和水腫。氣管和支氣管內有血性分泌物;粘膜下層有灶性出血、水腫和細胞浸潤;肺泡腔內含有纖維蛋白和滲出液,呈現漿液性出血性支氣管肺炎的病理特點。
中醫病因病機分析:
中醫學認為感冒是由于風邪乘人體御邪能力不足時,侵襲肺衛皮毛所致。四時之中,氣候失常,如春應溫而反寒,夏應熱而反冷等,風邪易侵入人體而感冒,甚至引起時行感冒。引起感冒的原因,雖以風邪為主,但常有所兼夾。臨床上以風寒、風熱兩種證候最為多見。此外,時令之暑、濕、燥邪也能雜感而為病。故又有夾暑、夾濕、夾燥等不同兼證。感冒除風邪侵襲外,尚與體虛和不同素質有關。
肺有痰熱,也易發為本病。風邪入侵的病位主要在肺衛,而時行感冒因其感受時邪較重,而全身癥狀比較明顯。年老體弱者抗邪能力差,外邪可由表入里,變生他病。本病一般以實證居多,如體虛感邪則為本虛標實之證。
溫馨提示:秋季不宜過早穿棉衣,可提高身體耐寒抗病能力;冬季因勞動或者運動出大汗后,不要在室外大量脫衣。
【參考文獻:《感冒》《感冒輕松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