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痛是一組異質性疾病,病因可能為多因素性,有關外陰前庭炎的研究較多,而環狀外陰炎和感覺異常性外陰痛的報道較少。外陰炎根據不同的病因有滴蟲性陰道炎、念珠菌(霉菌)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等多種。它們往往有共同的癥狀特點是白帶增多和外陰瘙癢。
1、念珠菌感染。有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病史是前庭炎患者惟一的最恒定特征,但不當地多次外用抗真菌藥物亦可引起此癥狀。此外,前庭炎患者的念珠菌定植率并不高于對照組。環狀外陰炎的病因學不明,但白色念珠菌可能是潛在病因,抗念珠菌治療通常有效。
2、醫源性因素。外陰痛患者常有多次使用外用藥物的病史。由于外陰皮膚角質層的保護性屏障功能不如其他部位的皮膚,故外用藥物所致的外陰刺激較常見。刺激不可能是造成初始癥狀的原因,但其可能延長外陰痛的有關癥狀。該病變應原致敏的發生率并不增加,且無組織學證據來證實或排除變應原性接觸性皮炎的發生。
3、心理和性心理因素。外陰痛患者有明顯的心理和性心理病態,但其能否引起癥狀發生尚有爭議。性交期間性喚醒不足可引起潤滑減少并導致外陰陰道刺激,而周期性外陰刺激癥狀可產生外陰痛。但幾項研究并未顯示出患者的不愉快性經歷或性濫交發生率高于對照組,且其性伴亦無明顯的性心理障礙。
4、遺傳素質。外陰痛好發于白人,黑人和亞洲人罕見。真正的遺傳傾向還是社會人口統計因素的影響尚無定論。
5、飲食因素。有學者推測外陰痛與高草酸尿有關,尖銳的草酸鹽結晶與上皮表面接觸引起嚴重灼痛。據有關資料顯示,患者的24h尿草酸鹽排泄量并不高于對照組,枸櫞酸鈣聯合低草酸鹽飲食治療3個月,僅有10%的病例痊愈。因此,尿草酸鹽不可能是外陰痛的病因,但其可作為非特異性刺激劑而加重外陰痛。
6、雌激素影響。
要預防此類疾病需要:
1.去除誘因,對復發者應檢查原因,是否有糖尿病,應用抗生素、雌激素或類固醇激素,穿緊身化纖內褲,局部藥物的刺激等情況,應盡量控制或消除這些誘因。
2.初次發作者治療要徹底,要根據醫生的要求正確用藥且需鞏固治療,治療不徹底是造成陰道炎復發和難治的原因之一,治療痊愈的標準是三個周期月經后復查白帶均陰性。
3.配偶同治,外陰陰道炎往往是性傳播性疾病,患病婦女的丈夫的包皮皺褶,尿道、前列腺中有病原體寄生,如單純女方治療男方就會成為感染原而導致復發。如果同時使用避孕套可減少性伴侶間的相互感染。
4.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清潔、干燥,勤換內褲,外陰用具專人專用,用過的內褲、毛巾、盆均應用開水燙洗,去公共場所如公共廁所、游泳池、浴室要注意預防交叉感染。
5.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加強營養,鍛煉身體,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減少條件致病菌的發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