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婦科疾病的基本介紹
慢性陰道炎的影響是很多的,生活中要注意陰道炎的危害,也要注意了解陰道炎治療方法。但是生活中的預防方法有很多的,生活中陰道炎患者不要忽視陰道炎疾病的預防方法。下面是關于陰道炎的一些介紹,希望對大家有些幫助。
細菌性陰道炎的病因病機
該病的發生,中醫多責之于肝、脾、腎三臟及風、冷、濕、熱之邪。
1、肝腎陰虛
外陰、陰道為經絡叢集之處,宗筋聚集之所,沖任與足三陰經(足大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均循此而過。肝藏血,主筋;腎藏精,主前后二陰。若因稟賦不足,房勞多產,精血耗傷,或七七之年,腎陰虧虛,天癸竭絕,沖任脈衰,陰血不足,不能德養陰戶,或陰虛火旺,傷陰灼絡而致。
2、肝經郁熱
足厥陰肝經繞陰器,若內傷七情,肝郁氣滯,郁久化熱,熱灼經絡。肝失疏泄,氣機不利,水濕運化失常,水濕內停與郁熱相搏結,致濕熱下注,直犯陰部,而生陰痛、帶下等證。《精青主女科·帶下》說:“婦人憂思傷脾,又加郁怒傷肝,于是肝經之郁火內熾,下克牌土,脾土不能運化,致濕熱之氣蘊于帶脈之間。”
3、濕熱下注
濕熱為病,有內生和外感之分。內生者多與脾虛肝郁或恣食育粱厚味有關。外感者,常因經行產后胞室空虛,濕熱之邪乘虛而入,直犯陰器胞官而成帶下、陰痛等病癥。
細菌性陰道炎的癥狀表現
1、癥狀此病患者臨床約有10%-50%無癥狀,有癥狀者多訴有魚腥臭味的灰白色的白帶,陰道灼熱感、瘙癢。
2、體征分泌物在陰道壁上易于擦掉,陰道粘膜可無充血、無紅腫。
3、常見并發癥與婦科宮頸炎、盆腔炎同時發生,也常與滴蟲性陰道炎同時發生,有報道滴蟲培養陽性婦女中有86%的婦女合并本癥。此外在妊娠期細菌性陰道病常可引起不良圍產期結局如絨毛膜羊膜炎、羊水感染、胎膜早破、早產及剖宮產后或陰道產后子宮內膜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