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疾病是困擾很多女性的問題,生活中大部分女性都要或多或少的經歷婦科疾病的折磨,很多人對于婦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小編給我們帶來的介紹。
病因
婦科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為外邪侵犯、七情內傷和素體虛弱所致的臟腑功能失調。
1、外邪侵犯
以寒、濕、熱邪為主(包括細菌、病毒),房事不節、產育過多、飲食失調、跌撲外傷等也可歸納在外因范圍。女子以血為主,血得寒則凝滯,可出現月經后期、月經過少、痛經、閉經等病證;血熱則妄行,可引起月經先期、月經過多、崩漏、經行吐衄等疾患;濕邪蘊熱,夾熱下注,易引發帶下等病。
2、精神因素
人的精神情志(七情)變化可影響臟腑、氣血的功能活動。精神情緒刺激,能影響沖任功能的調節,可致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經前乳脹、經行吐衄等癥,所謂“因郁而致病”。此外,某些婦科慢性病,如崩漏、痛經、帶下、癓瘕、不孕癥等病證,久治不愈,亦可影響精神情緒變化,出現精神抑郁或情緒易于激動等現象,此即“因病而致郁”。
3、體質因素
是指素體虛弱的內在因素,主要是腎、肝、心、脾的功能失調,以致氣血兩虛、沖任不足、帶脈不固。先天不足、腎精虧損,后天失調、脾胃虛損,大病久病之后氣血虧虛,都可引起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帶下、胎漏、不孕等癥。
病理
可概括為臟腑功能失常,氣血失調,沖任督帶損傷三方面。三者之間又是相互聯系和影響的。
1、臟腑功能失常
以腎、肝、心、脾為主。
1.腎腎藏精,主封藏,與胞宮、胞脈密切相關。如腎氣虛可影響沖任功能,導致絕經期前后諸證及月經先后無定期、不孕癥等,還可引起胎漏、崩漏。
如腎陽不足,命門火衰則可導致閉經、不孕;腎陰不足可引起月經過多,胎漏等癥。
2.肝肝藏血,主疏泄,肝脈繞陰器。肝氣郁結可致月經后期、痛經、閉經、經前乳脹;肝郁化熱或肝陽偏亢,可出現月經先期、月經過多、崩漏、經行吐衄、經前頭痛、子痛等;肝旺犯胃,胃失和降,則見妊娠惡阻;肝火夾脾濕下注沖、任、帶脈,則見黃帶、陰癢、陰腫等癥。
3.心心主血脈,藏神,開竅于舌。心的功能失常也可影響胞脈、胞宮,導致沖任充盈失常,出現月經不調、閉經、不孕癥等;如心陰不足,心火偏亢還可出現月經過多、崩漏、經前口疳等癥;如血不養心,心氣不足可致妊娠心煩、臟躁、產后失眠等癥。
4.脾脾主運化,司統血。如飲食失節,勞累過度,或憂思傷脾,久居濕地,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出現月經失調、閉經、產后缺乳、乳汁不行等;如脾虛不能攝血,可引起月經過多、崩漏、胎漏;如脾虛濕濁內停可致帶下病。
2、氣血失調
女子以血為本,故以血分盈滿,氣分充足,氣機條達為正常。所以氣血失調是婦產科疾病中最常見的病機之一。由于月經、胎孕、產育、哺乳等生理特點,易耗血,常使機體處于血分不足、氣分偏虛的狀態。
氣與血是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氣病可及血,血病也可及氣,故氣血失調表現為氣血虧虛或氣滯血瘀,反映在經、帶、胎、產各種病態之中。如血熱妄行可致月經先期、月經過多、崩漏、胎漏、產后惡露不絕等癥;如血寒凝滯導致月經后期、閉經、痛經、癓瘕、產后腹痛等癥;如氣血失調又可出現月經失調、崩漏、閉經、梅核氣、癓瘕等。
3、經絡所傷
沖任督三脈同起而異行,皆絡于帶脈,如三脈功能失??芍聥D科諸疾。《內經》云:“任脈為病……女子帶下癓瘕”。“沖脈為病,逆氣里急”。
“督脈為病……其女子不孕”?!峨y經})云:“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著坐水中”。
溫馨提示
專家介紹充足的鈣質有助于控制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因此,女性應注意適當補充高鈣食物,特別是絕經后女性每天鈣的攝入量應達到1000毫克。這就需要每天堅持喝牛奶或吃奶制品,常吃豆制品、小蝦皮、小魚、海帶及薺菜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