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關多動癥的發生原因,還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與腦神經傳遞、大腦損傷、遺傳、家庭關系異常及教育不當等因素有關。發現有半數以上多動癥兒童的一些癥狀如注意力不集中、沖動任性等可以持續到成人。當然每個人的情況各不相同,也不用因此而恐懼。
三大療法共同促進多動癥的好轉
1、環境治療。通過改變父母、教師及社會對患者的態度來改善環境,達到治療效果。
(1)消除家庭中導致多動癥的不良刺激或精神緊張因素,協調家庭關系,緩和家庭氣氛,防止因家庭因素使孩子心神不寧、焦慮緊張和興奮。
(2)明確疾病性質,正確加以對待。父母應認識到多動癥是一種疾病,應設法了解病因,積極尋求治療,而不應采取粗暴、歧視、冷淡、責罵、懲罰等措施,這樣做不僅會加重病癥,而且會加重患兒的自卑、憂慮、孤僻或反抗心理。
(3)鼓勵孩子的安靜行為,用口頭表揚、鼓勵等強化方法逐步培養他們養成能靜坐、能集中注意力學習和做事的習慣。
(4)讓孩子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社會活動,使他們能有機會渲泄過剩的精力。
(5)恰當對待。父母既不能歧視、責罵或毆打他們,也不能以“病”為借口而過分遷就,使他們更加任性和好斗;既要耐心教育,又要嚴格要求。父母要主動與學校老師保持經常的聯系,相互反饋信息,共同促進患兒的好轉。
(6)逐步矯正多動行為。應逐步減少孩子的多動行為,而不應訂立過高的目標,馬上要求他們變成安靜的乖孩子。過分的要求只會導致彼此間的關系緊張。
(7)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應該讓他們從小養成按時作息、起居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并從有規律的生活中培養他們形成一心不二用的好習慣,例如,吃飯時不看電視等。不遷就孩子的某些興趣,例如,不能無限制地讓他們長時間看電視或電影等。
(8)規矩簡單、明確。對這類孩子進行要求的要點,是防止他們的魯莽行為損傷自己或危害別人,因此,所訂的規矩能達到這種目標就行,不宜制定過多的清規戒律。
2、心理治療:父母要請有關專家對孩子進行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
3、藥物治療:只有當多動癥較為嚴重地影響孩子的學習,干擾家庭及學校秩序時,才需要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必須遵醫囑。常用的藥物有苯丙胺、哌醋甲酯和匹莫林。
溫馨提示:父母應認識到多動癥是一種疾病,多加注意預防。首先需要讓孩子從小養成按時作息、起居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并從有規律的生活中培養他們形成一心不二用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家有頑童:44招教養多動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