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L的療效判斷包括血液學緩解、細胞遺傳學緩解(即Ph 細胞消失率)和分子生物學緩解(即BCR-ABL融合基因轉陰率),由于此三種不同的緩解程度與CML患者的生存期顯著相關,因此現代CML治療的主要目的是如何提高后兩者的緩解率,爭取患者獲得長期無病生存。
1.常規治療
CML就診或復發時常有高尿酸癥,因此,治療前應予別 嘌醇300mg/d,口服,并充分補液以維持尿量;如果患者有大量細胞溶解的危險因素,則別 嘌醇給藥量及給藥次數均應增加,并應維持尿量在150ml/h。由于別 嘌醇可出現過敏性皮炎,因此在白細胞數下降至正常、脾大明顯縮小、無明顯高尿酸血癥后應停用。
2.單藥化療
(1)白消安-馬利蘭
是第一個廣泛應用于CML治療的化療藥物。其療效于1968年經隨機比較得以肯定。常用劑量為4~6mg/d,口服。由于該藥有明顯的后效應,因此當白細胞計數下降至30×109/L左右應減量或停藥。大部分患者需維持治療,維持劑量可降至2mg,口服,2次/周,約95%的慢性期患者有效,白細胞計數下降、脾縮小、血細胞比容升高、一般狀況恢復正常。
(2)羥基脲
1993年通過隨機對照系列比較證實羥基脲(HU)優于白消安(馬利蘭)。其中位生存期刪組明顯好于BUS組(分別為58個月和45個月),5年生存率分別為44%和32%。由于該藥毒性小,可延長CML慢性期和有利于患者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等優點,現已成為CML的首選化學治療藥物。依白細胞計數,起始劑量為1~4g/d,口服;當白細胞下降至20×109/L時改為l~2g/d,維持量為0.5~2.0g/d;當白細胞計數下降至5×109/L時應暫停。HU的副作用輕,可有皮膚丘疹、骨髓細胞巨幼變、大紅細胞增多、月經量增多、禿發等,但骨髓抑制少,沒有發生肺纖維化者。部分患者可有Ph染色體陽性率減低。最近有研究發現羥基脲(HU)可延緩CML患者骨髓纖維化的發生,對早期輕度纖維化患者有逆轉作用。
(3)其他
國內外有單用環磷酰胺、巰嘌呤(6-巰基嘌呤)、氧芬胂(馬法蘭)、苯丁酸氮芥(瘤可寧)、二溴甘露醇、烏拉非汀(合520)、秋水仙胺、二溴衛矛醇、卡波醌、三尖杉堿等治療CML慢性期患者,這些藥物雖均對CML有效,但沒有一種藥物的療效比BUS或HU好。最近有長療程高三杉尖酯堿2.5mg/(m2.d),靜滴,第1~14天,使6% CML患者獲得完全細胞遺傳學緩解的報道。
3.干擾素治療
1983年Talpaz等報道單用天然干擾素(IFN)治療CML CP患者51例,其中71%(36例)獲血液學緩解,且7例(14%)Ph染色體消失。此后關于天然和重組干擾素治療CML的療效觀察表明血液學緩解率為61%~80%(中位64%),29%~6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細胞遺傳學緩解,現已成為CML的首選治療藥物。
4.聯合化療
采用阿糖胞苷、蒽環類藥物、硫鳥嘌呤(6-TG)、環磷酰胺、門冬酰胺酶、巰嘌呤(6-MP)、依托泊苷(VP-16)和白消安(馬利蘭)等藥物組成不同的聯合強烈化療方案治療CML,Ph染色體減少率高于常規單藥治療。但絕大部分研究表明并不能明顯延長生存期。最近人們又采用聯合化療加 干擾素a療法試圖提高生存率和細胞遺傳學緩解率,但迄今結果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