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肺是對生產性粉塵引起的肺纖維化疾病的統稱。是由于在生產活動中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引起的以肺組織彌漫性肺纖維化為主的全身性疾病。肺間質纖維化可破壞正常肺組織,使肺的彈性降低,影響肺的正常呼吸功能。
塵肺病的發病原因及發病機制
塵肺發生發展及病變程度與肺內粉塵蓄積量有關。蓄積量主要取決于粉塵的濃度、分散度、接觸粉塵時間和防護措施是否得當。
粉塵濃度越高,分散度越大,接塵工齡越長,防護措施差,吸入并蓄積在肺內的粉塵量越大,越易發生肺塵埃沉著病,病情越嚴重。
個體因素和健康狀況對塵肺病的發生也起到一定作用,生產性環境中很少有單純粉塵存在,通常是多種粉塵存在,應考慮混合粉塵會有聯合作用。
塵肺臨床表現
1、呼吸困難
常見的首發癥狀,病情較輕者常在從事重體力勞動出現氣短,較嚴重者輕體力勞動時明顯氣短,病情嚴重或有并發癥可出現胸悶、呼吸困難。
2、咳嗽
早期多不明顯,病程進展合并慢性支氣管炎時可出現咳嗽,多與季節、氣候有關。合并肺部感染,咳嗽可明顯加重。
3、咳痰
痰量不多,多為灰色稀薄痰。合并肺部感染,痰呈黃色粘稠狀,痰量增多。
4、咯血
較為少見,痰中帶少量血絲,也可大量咯血。
5、胸痛
部位不一,多為局限性,一般為隱痛,亦可為脹痛、針刺樣痛等。
6、并發癥
常見為肺結核、支氣管炎、肺炎、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自發性氣胸等,少見有支氣管擴張、肺膿腫等,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塵肺實驗室檢查和其他檢查
(1)X線表現
塵肺的X線胸片表現特點為:網狀改變、小結節狀陰影、融合的結節狀大陰影。網狀改變被認為是塵肺最早的表現,在肺野呈現彌漫性細網狀陰影。網狀陰影中間見到成簇的、密度較低的、直徑在1~1。5mm的小結節狀陰影。隨著病情進展,小結節狀或小點狀陰影分布的范圍擴大,病變融合成不透明的進行性大塊纖維化,通常位于兩肺上野,也可融合至中、下肺野,有時僅發生在一側肺野。當融合病變有缺血壞死或塵肺并發結核時,可出現空洞影像。在大塊融合陰影或團塊狀的周邊部透光度減低,外側可看到氣腫帶。肺門淋巴結腫大較少見。
⑵肺功能檢查
塵肺早期肺功能無明顯變化。晚期患者由于廣泛的肺纖維化,呼吸道狹窄,肺氣腫導致的肺泡大量破壞,不僅可引起通氣功能減退,并能導致氣體彌散面積的縮小,肺泡與毛細血管氣體交換等換氣功能的障礙。表現為FEV1、FVC、FEV1/FVC、VC、MMF均降低,塵肺出現肺氣腫較明顯時肺總量(TLC)、肺順應性增加。彌散功能呈進行性降低,下降也可能與阻塞性肺病或伴有矽肺有關。
塵肺診斷和鑒別診斷
(一)診斷
根據塵肺接觸史、臨床表現及胸部X線改變等材料,在排除其他疾病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比較,這樣絕大部分病例可做出明確診斷。
(二)鑒別診斷
早期周圍型肺癌與塵肺斑片狀、融合團塊狀陰影鑒別較難,兩者均有邊緣不整、密度不均勻塊影,但塵肺的大陰影形成是在小陰影增大、密集、融合致密的基礎上,早期陰影邊界較模糊,在融合的大陰影中還可隱約辨認有密集的小陰影,后期邊界多清楚,在大陰影的周邊部看到肺氣腫帶。而周圍型肺癌腫塊陰影邊緣可呈分葉或毛刺,內部結構不均。診斷塵肺時應特別與以下疾病鑒別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癥、粟粒性肺結核、肺泡癌、肺泡微石癥及外源性過敏性肺泡炎等。根據職業史,臨床表現及X線影像學特點,結合痰細菌學、細胞學、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分析等檢查,不難做出診斷。